【历史故事】李兑率五国合纵伐秦,史书却鲜少记载,为什么此事会被史家忽略?

自从赶走薛公田文后 , 齐闵王心头最大的隐患去除 。 为了在国人面前证明自己 , 齐闵王开始积极策划伐宋 。
【历史故事】李兑率五国合纵伐秦,史书却鲜少记载,为什么此事会被史家忽略?
文章图片
虽然是殷商之后 , 但由于在周人倒商过程中微子较为配合 , 所以周王室在分封时特意将宋国爵位定成了最高的公爵 。 西周覆灭后 , 春秋时期的宋国由于公族势力太过庞大 , 长期陷于公族与公族、公族与公室的内斗之中 。 春秋晚期时 , 桓氏一族在与宋景公的斗争中遭遇重大挫折 , 被彻底赶出了宋国 。 因此 , 长期与桓氏并驾齐驱的戴氏乘势崛起 , 逐渐掌控了宋国朝政大权 。 公元前370年 , 司城子罕弑君篡位 , 成为新一代宋君 。 子罕是皇喜的字 , 而皇氏又是戴氏的一个分支 。 经历了三百多年的内斗后 , 宋戴公后裔终于成功上位 , 篡夺了宋国政权 。 不过 , 司城子罕也没能笑到最后 。 公元前329年 , 子罕之弟子偃又发动叛乱 , 把子罕赶到了齐国 , 自立为君 , 是为宋君偃 。
宋君偃篡位十一年后野心膨胀 , 不但自立为王(即宋康王) , 还趁列国合纵伐秦的有利时机 , 东伐齐国、南攻楚国、西败魏国 , 抢占了三国大量土地 。 大胜之余 , 宋康王又命人挂血囊于高杆之上 , 张弓而射之 , 号称“射天”!心高气傲的宋康王还不喜欢听人进谏 , 一旦有大臣进谏 , 就举弓射杀 。 很快 , 宋康王“桀宋”的名号就传遍了整个东周 。
以前的齐国 , 多次率诸侯合纵伐秦、伐楚 , 都取得了重大胜利 , 这为齐国赢得了巨大的声誉 。 可惜 , 这些声誉都是孟尝君执政时为齐国带来 , 齐闵王心里并不服气——难道孟尝君一走 , 齐国就不能率领天下诸侯了?
现在齐国边上就有一位“桀宋” , 齐闵王就想消灭宋国 , 一方面是证明自己 , 另一方面也是要扩大齐国领土 。
【历史故事】李兑率五国合纵伐秦,史书却鲜少记载,为什么此事会被史家忽略?
文章图片
齐闵王要灭宋 , 秦昭王自然竭力反对 。 当年宋康王东伐齐、南攻楚、西攻魏 , 虽然不确定秦、宋两国是否结盟 , 但事实上就是在替秦国缓解五国伐秦的巨大压力 。 如果坐视齐闵王吞并宋国 , 不要说会让竞争对手变得更强大 , 秦国也感觉有些愧对宋国 。 因此 , 秦昭王特地派御史起贾前往齐国 , 去阻止齐闵王伐宋 。
为斗垮孟尝君 , 齐闵王曾积极与秦国结盟 , 还启用前秦人韩珉为相国 。 现在秦国反对伐宋 , 光凭齐国一己之力又难以攻破宋国 , 齐闵王无奈 , 只得转身求助于赵国 。
此时 , 赵武灵王刚死数年 , 沙丘之乱中立了大功的奉阳君李兑掌控赵国朝政 。 为拉拢李兑 , 齐闵王提出了极为丰厚的条件:只要李兑同意联合伐宋 , 那么将来灭宋之后 , 就把陶(今山东定陶西北)分封给他!眼看有利可图 , 李兑也毫不含糊 , 立即答应与齐国一起伐宋 。
【历史故事】李兑率五国合纵伐秦,史书却鲜少记载,为什么此事会被史家忽略?
文章图片
得知赵国要与齐国一起伐宋 , 秦昭王大怒 , 就此与赵国结下了怨仇 。
在齐人背后竭力怂恿下 , 李兑一时冲动 , 不管不顾地推动赵国与韩、魏、齐、燕四国结盟 , 再次合纵伐秦——既然秦昭王如此狂妄自大 , 频繁侵害他国利益 , 就得让他再看看天下诸侯合纵的力量!
可惜 , 自伊阙之战过后 , 天下诸侯之胆早就被秦军给吓破了 。 五国虽然都派出了军队 , 可到秦国家门口后却无人敢上前进攻!
无奈之下 , 李兑只得让诸侯联军先撤退 , 暂时驻扎在成皋(今河南荥阳) 。 眼看诸侯联军成了“战五渣” , 李兑霎时就后悔了:这次挑头合纵 , 没取得任何战果 , 反而将秦人彻底得罪了 , 他以后的日子可怎么过?思考再三 , 李兑就偷偷派人入秦 , 想与秦国议和 。 为了示好 , 李兑还主动提出 , 可以配合秦军一起去讨伐魏国!
刚刚才与魏国结盟 , 转头就背叛盟友 , 这种行为相当令人不齿 。
不过 , 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 。
【历史故事】李兑率五国合纵伐秦,史书却鲜少记载,为什么此事会被史家忽略?
文章图片
李兑这番暗箱操作 , 很快就被魏人知道了 。 为破坏李兑的阴谋 , 愤怒的魏昭王立即派出使者访齐 , 前往劝说齐闵王:“三晋都面临秦国之患 , 但此次伐秦 , 却是为了赵国 。 如果五国(指秦、齐、韩、魏、燕)一同伐赵 , 赵国必亡;秦国假如驱逐李兑 , 李兑也一定会死 。 所以 , 这次伐秦 , 是为了救李兑之命 。 可现在赵国将五国兵马留在成皋 , 暗地里却将列国出卖给秦!魏王以前就诚心朝觐过赵国 , 又甘心为赵国充当屏障 , 甚至还把土地分封给李兑儿子 , 可他却与秦人暗自勾结 , 想讨伐魏国——如果魏王以事奉赵国一半的用心来服侍齐国 , 天下还有谁敢图谋魏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