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汇|国内首个 “江南文化艺术展”正在上海博物馆举行

:原题为_文汇|国内首个 “江南文化艺术展”正在上海博物馆举行。
文汇|国内首个 “江南文化艺术展”正在上海博物馆举行
文章图片
文汇|国内首个 “江南文化艺术展”正在上海博物馆举行
文章图片
文汇|国内首个 “江南文化艺术展”正在上海博物馆举行
文章图片
文汇|国内首个 “江南文化艺术展”正在上海博物馆举行
文章图片
◆占地有限的江南私家园林之所以别有韵味 , 关键在于园景中融合了园主的文心和修养
国内首个 “江南文化艺术展”正在上海博物馆举行 , 上博也变身为一座精致的“江南园林” , 黛瓦白墙的装饰和古朴雅致的意象不仅令中外游客流连忘返 , 也凸显了 “园林”这一极具地方特色的建筑形式 , 早已成为江南文化最有代表性的“符号”之一 。

从时间上来看 , 文人园林在江南蓬勃发展至成为江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 始于两晋南北朝时期的中原士族迁移江南 。 时至今日 , 狮子林畔被建筑大师贝聿铭唤作 “小女儿”的苏州博物馆依旧延续着江南园林的文脉 。
文人园林为什么会遍布江南?其在今天的正确打开方式又是怎样的?译林出版社新近推出的《江南古典私家园林》一书 , 汇聚了多位专家学者的权威解读 , 有助于当下的读者更好地了解江南园林 , 并通过江南园林更好地体味江南文化 。
——编者
发端:两晋南北朝时士大夫对游居结合的钟爱 , 对田居生活的向往 , 合力推动了江南园林的出现和发展
《江南古典私家园林》一书的启示之一是:为什么两晋南北朝时期会成为江南私家园林的历史源头?根据书中观点 , 彼时士大夫对游居结合的理想生活的钟爱 , 对退隐息躬的田居生活的向往 , 合力推动了江南园林的出现和发展 。
历史研究告诉我们 , 从汉末大乱到隋文帝统一中原的三四百年间 , 返归自然的道家思想重获重视 , 特别是庄子无为浪漫、逍遥优游的隐士生活方式 , 成为士人们争相仿效的对象 。 他们热衷于在山水间静思默想 , 清谈玄理 , 以无为隐逸为清高 。 东晋南渡之后 , 中原士族迁移江南 , 江浙一带秀丽山水使他们向往自然的审美理想迅速得到满足 , 于是出现了私家造园成风 , 名士爱园成癖的盛况 , “虽重门八袭 , 高城万雉 , 莫不蓄壤开泉 , 仿佛林泽” 。
位于苏州城南三元坊附近的沧浪亭 , 是现存苏州古典园林中历史最悠久的园林之一 。 这里最早是五代末孙承佑的别墅 , 临水堆土成山 , 广植林木 , 后至北宋庆历年间 , 著名文人苏舜钦被朝廷削职 , 举家南迁 , 以四万贯钱购得孙氏遗业 。 苏舜钦爱其“崇阜广水 , 草树郁然” , 有别于城中其他地方的景致 , 于是取《楚辞·渔夫》中“沧浪之水清兮 , 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 , 可以濯我足”之意 , 名之为沧浪亭 。 园内最精彩之处莫过于同外部水体的连接部分 , 复廊和渡桥而入的巧思既成全了园内借水成景的愿望 , 又隔绝了河对岸城市的喧嚣 , 将园主人当年“大隐隐于市”的避世情怀体现得淋漓尽致 。
苏州城内另一古典园林“曲园” , 是清末著名学者、朴学大师俞樾在大学士潘世恩故宅“躬后堂”废地上建造的宅园 。 俞樾自幼聪颖 , 在道光三十年殿试中因一句“花落春仍在”深得主考官曾国藩的赏识 , 授翰林院庶吉士 , 后出任河南学政 。 咸丰五年 , 御史弹劾他所出考题有割裂经义犯上之嫌 , 被罢官回乡 。 此后 , 正当年富的俞樾一心读书治学 , 以教育著书为生 , 终生不再仕 。 同治十三年 , 俞樾在李鸿章等人的资助下建造宅园 , 利用弯曲的地形凿池叠石 , 栽花种竹 , 构筑小园 , 名为“曲园” , 乃取老子“曲则全”之意 。 俞樾自云:“曲园者 , 一曲而已 , 强被园名 , 聊以自娱 。 ”他自号曲园老人 , 对宅园多有题咏 , 其中一首诗写道:“园中一曲柳千条 , 但觉扶疏绿荫绕;为惜明月无可坐 , 故于水面强为桥 。 平铺石板俨成路 , 俯倚红栏刚及腰;处置梯桄通小阁 , 差堪布席置茶铫 。 ”俞樾建造曲园的初衷和构想 , 由此可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