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软|大国隐痛:做一个操作系统有多难?( 三 )


微软总部看在眼里 , 急在心里 , 赶紧派出了被誉为“比尔盖茨战略顾问”的克瑞格·蒙迪 。 彼时 , 蒙迪刚刚被克林顿总统提名为国家安全通信委员会委员 , 向白宫提供意见 , 也算得上是“通天的人” 。 他在一个灰蒙蒙的下午 , 乘坐波音767到达北京机场 。 第二天 , 便带着大中华区、中国区总裁等一干人马来到了科技部 。
接待微软的使团的也是高规格高档次 , 有部长、“863计划”专家、院士 , 以及红旗Linux的总工程师等 。 蒙迪一上来就拿出一份报告:《中国未来软件及其相关政策议题》[4
。 6大议题、40多页 , 表达的意思只有一个:国产软件属于低能产品 。
微软傲慢的“报告公关” , 激发了专家们的革命热忱 , 誓要让国产系统站起来 。 几番争论后 , 蒙迪嘟囔着“你们知识产权保护得不好 , 是最糟糕的国家之一” , 随后便败兴离开了北京 , 也宣告了微软此次彻底落选 , “红旗”的腰板 , 也更有力量了 。
但谁也没料到 , 国产操作系统熬过了十多年漫长的冬天 , 迎来的却是一个更凛冽的倒春寒 。
2001年底 , Xteam在香港上市 , 受到北京采购事件的刺激 , 股价1个月翻了3倍 。 投资者、从业者 , 都享受着摁着微软在地上摩擦的快感 。
铩羽而归的微软开始更换策略 , 频繁指派高管访华 , 不仅拜访中央部委 , 还要深入地方 。 部分订单半卖半送、和各地政府建立合作技术中心、和电脑制造公司联合开发项目 , 甚至还花了千万美元投资了国内软件公司 , 打破了它不做合资公司的全球策略[5
, 政企两开花 。
伴随美国战略调整 , 中美关系回暖 , 一些部委领导们也夸奖微软做法是合作共赢 。 2004年11月 , 北京市政府再次启动信息化采购 , 工作人员没有采用公开招标 , 而是通过“单一来源采购”的方式 , 直接和微软进行了谈判 , 签下了所有操作系统订单[6
。 惊闻此事 , 国产公司忐忑不安 , 舆论也颇有微词 。
一周后 , 时任科技部官员李武强参加活动 , 发言主题便是“以实际行动支持国产软件的发展 , 捍卫《政府采购法》的尊严” , 直指北京采购做法不妥 , 把国产软件逼上绝路 。 李武强的言论引起轩然大波 , 并被《IT时代周刊》评为“2004年十大争议人物”[7

科技部施压后 , 北京采购人员紧急宣布方案调整 , 微软则乖巧地表示完全配合 。 然而配合下来 , 北京通过财政拨款、商务谈判的方式 , 依然完成了订单采购 。 这种做法在全国并不罕见 , 甚至有地市为了确保微软中标 , 连招标要求都照着微软的参数来设置[8

2005年 , 北京平谷区解放思想 , 试点全面采用国产Linux , 并成立了33个自查小组 , 对全区百余家单位使用状况进行检查 。 检查的目的是为了收集信息 , 推动国产软件改善 。 但正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 大家统一思想:检查时用国产 , 检查完换微软 。 有些单位甚至为了用windows系统特意托关系来说情 。
毕竟 , 用国产系统可以向指标交账 , 却做不了业务没资金入账 。 已经三四年过去了 , 国产Linux系统应用生态 , 仍是一篇无人区 。 即使在2001年中标北京采购的WPS也坦言 , 公司产品主要基于windows , 对于Linux版本的支持 , 还要抓紧研发 。 而QQ等日常软件 , 一直等到2008年才有了Linux版本 。
这个时期 , 国内电脑公司发展迅速 , 联想还收购了IBM个人电脑业务 。 然而 , 他们对国产Linux系统的态度也是飘忽不定 。 为了降低价格 , 不少厂商预装了国产系统 。 联想甚至还自己研发了Linux系统 , 但仅推广两年后 , 就将研发团队搁置 。 2006年 , 方正、清华同方等国内电脑公司到美国访问 , 合计向微软采购了17亿美元订单 。
而那些买了预装国产系统电脑的用户 , 回家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卸载Linux , 安装盗版windows 。 摇摆的政府采购、零星的电脑订单、稀少的应用支持、微薄的用户基础 , 令国产Linux公司们食不果腹 。 蓝点濒临倒闭、Xteam市值缩水95% , 红旗、中软等国家队则靠着微薄的政府采购、国家补贴 , 惨淡度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