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 , 指事字 , 其甲骨文像斧钺之形 , “王”便是以斧钺象征王权 。 本义是古代的最高统治者 。 秦汉以后 , 帝王改称为皇帝 , “王”就成为封建皇族或功臣封爵的最高项 , 如:诸候王、亲王、郡王等 。 所以 , 在中国古代 , “王”这个称号 , 一直以来都是尊贵地位和至高无上的称号 。
特别是在明清时期 , 那更是意味着不可逾越的权力 。 在明朝时期 , 除了朱氏家族以外 , 即便有再大的功勋 , 也不过是给个公候的称谓 。 在满人刚刚入关的时候 , 虽然 , 为了让那些卖国求荣的汉奸给清政权卖命 , “破例”给三个汉人封了王 , 但到了康熙年间 , 在削三藩的时候 , 也都给清除了 。
文章图片
正是因为如此 , “王”这个称谓 , 在明清时期 , 可以说是汉人们根本不可能得到的荣誉 。 即便是剿灭了太平天国起义 , 立下了汗马功劳的曾国藩 , 清政府也不过只给他封了一个一等毅勇侯的称谓罢了 。 或许正是“王”的荣耀对于汉人们来说是非常遥不可及的 , 所以才会更加的令人向往 。
而在声势浩大的太平天国起义当中 , 以洪秀全为首的农民起义军 , 率先打出了“王侯将相 , 宁有种乎?”“凡天下田 , 天下人同耕”“无处均匀”的战斗口号 , 洪秀全本人则自封为天王 , 之后 , 他陆续封了跟随他一起闹革命的杨秀清、冯云山等六人都做了王 。 而到天国统治的后期 , 对于“王”的册封就更加随意了 。
据说 , 在当年之时太平天国先后封了2700多位大王 , 小王 , 小小的天京城内 , 可以说是充满了“王”的身影 。 那么 , 如此多的王 , 在太平天国遭遇打击 , 风雨飘摇的时期 , 他们最后的结局都怎么样的呢?
文章图片
面对他们的往往是这四种命运:
第一、残杀
任何一个团体 , 如果不能团结起来一致对外 , 无法调节好内部的矛盾 , 最终 , 都会演变成为自相残杀的内部争斗 , 并在内忧外患的共同碾压之下 , 走向灭亡 , 太平天国也不例外 。
在太平天国的诸多王中 , 西王和南王 , 也就是萧朝贵和冯云山死的比较早 , 所以 , 并没有经历内乱 , 而其他王就没有这么“幸运”了 。 在天京后来爆发的内乱当中 , 北王韦昌辉杀死了东王杨秀清;随后天王洪秀全被杀死 , 并触发了天京事变的发生 。
之后 , 天京内剩下的这些王们 , 终日互相争斗 , 残杀不止 , 令天京抵御外敌的防线土崩瓦解 , 从而 , 让兴盛一时的太平天国从此走向了末路 。 但是 , 太平天国的衰落 , 并没有让这些王们停止争斗 。 比如:在天京沦陷之后 , 侥幸逃脱的侍王李世贤 。
他本来以为逃脱了清廷的追捕 , 投到自家兄弟康王王海洋那里就安全了 , 但却没有想到 , 最后自己竟然在睡梦中被其斩杀 。 而王海洋之所以对他下了黑手 , 主要就是因为李世贤官位太大 , 担心会跟自己争权 , 才起了杀心 。 眼看着国破家亡的太平天国的将领们 , 不仅没有想着如何扭转这个局面 , 反而依旧目光短浅 , 选择自相残杀来为自己谋利 , 真是令人惋惜 。
【【历史故事】太平天国衰败的四种原因】或许 , 这就是太平天国运动最终失败的原因所在吧 。
文章图片
第二、凌迟
众所周知 , 凌迟处死是一种非常残酷的刑罚 。 素来将太平天国视为眼中钉的清政府 , 对待起义军将领们自然也是“千刀万剐”都不解恨的 , 所以 , 很多被清廷抓住的起义军将领 , 最后 , 都是惨遭凌迟处死的 , 比如:翼王石达开、忠王李秀成以及遵王赖文光等人 。
这里 , 值得一提的是 , 翼王石达开在接受凌迟这种酷刑的时候 , 表现出了异于常人的毅力 , 他非但自己面对酷刑从容不迫 , 一声不吭 , 还劝阻旁边因为受刑而失声惨叫的手下曾某 , 不要大喊大叫 , 让敌人看笑话 。 这样的场景 , 就连行刑的清朝官员们也为之惊叹 。
文章图片
第三、被俘
关于忠王李秀成在被清政府抓到之后 , 是否主动投降这个问题 , 历史学者们的看法各不相同 。 不过 , 在笔者看来 , 无论他当初是否降于清政府 , 单看其能够陪伴太平天国战斗到最后这一点 , 就不愧其忠王的称号 。
- 【历史故事】关羽大意荆州的重中之重是什么?
- 【爱历史】《三国演义》赵云何德何能,能够在五虎大将中排名第三?
- 【爱历史】晚清第一女子跳江自杀,曾国藩回朝大抵是难逃一死
- 【就爱时尚】2022年的裤子流行“收腿不收胯”,时髦显腿细,还挺有高级感
- 【爱历史】齐国军师孙膑的励志故事
- 【爱历史】沙丘宫变的真实原因是什么?
- 【历史故事】秦国不敢发兵救楚,为何却能坐收渔翁之利?
- 【爱历史】这块曾经被英国占领的土地,现在比香港大5倍,比青岛富有
- 【爱历史】大唐盛世的背后,是虎狼之师不断的征讨之路
- 【爱历史】三国历史上,这十位名将,死的非常冤,一员能以一敌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