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红楼梦》中昆曲戏剧的发源( 二 )


【历史故事】《红楼梦》中昆曲戏剧的发源
文章图片
余叔岩之《定军山》
在六十年前西皮用弦随奏 , 二黄用笛 , 或唢呐伴奏 , 与昆曲等(昆曲多用笛 , 有时花脸用唢呐 , 《火判》、《通天犀》即是) 。 昆曲与二黄在舞台合奏甚为合宜 , 二黄与西皮合奏 , 所用之乐器不一 , 则不感不便 。 自贾君改用胡琴随二黄 , 废止笛子以后 , 于是二黄距昆曲渐远 , 而与西皮则成为不可分离者焉 。
贾君者 , 乃戏剧史上一重要人物也 , 在皮黄未合流之先 , 一出戏或尽是西皮 , 或尽是二黄 , 降至今日新编之戏 , 几无一出非皮黄混合者(《四郎探母》尽西皮 , 《二进宫》尽二黄 , 愚断定其为老戏 。 《罗成叫关》 , “黑夜里”一段 , 先用唢呐随唱二黄原板 , 至“十指连心疼煞了人” , 改胡琴随唱西皮原板 , 此必为皮黄合流之滥觞也) 。 追溯皮黄来京之初 , 其腔调等等决无今日之复杂、精纯、悦耳 , 所以有此局面者 , 乃诸先彦——程长庚、余三胜、张二奎、卢台子、谭鑫培辈之功也 。 杂剧短小精悍易于学 , 皮黄压倒昆曲而不能废却杂剧 , 乃“适者生存”天演之公例也 。 余归结一句曰“皮黄的起源并非昆曲的附属品 , 杂剧先附属于昆曲 , 今则附属于皮黄” 。
三、弋腔绝非高腔
日下韩世昌、白建桥等领衔之祥庆社及滞留天津已经改行之侯永奎、马祥麟在二十余年前均隶属于荣庆社旗帜之下 , 自名曰“昆弋社” , 在报纸上亦称“昆弋社” , 世人亦如此称呼云云 。
在文字上虽如此 , 而形诸于口则曰“昆高腔” 。 昆高腔之名 , 盛行于直隶省南部、中部尤以安国县(古之祁州)、东鹿、高阳、雄县、蠡县、曲阳 , 博野、井陉等处为最著 , 乡村酬神演出《庆安澜》以答天庥 , 什有八九用昆高腔 。 昆腔高腔二种之中尤重高腔 , 乡绅耆儒嗜之成癖 , 每逢写戏 , 必先问高腔名手某某有否 。 已故之郭蓬莱(乳名达子 , 民七八年尚在京出演于天乐园 , 工黑净 , 兼老旦、丑 , 以《花子别妻》、《扣当》、《别古寄信》、《敬德钓鱼》、《幻化》、《东游》、《青石山》等戏名 , 初来时尚演后三出 , 嗣后知音者甚少 , 逐渐流演开场 , 因之湮没无闻)及未来京之花起凤、邢牛子 , 在冀中名震十数县间 , 有伊等便可多写二三十吊文(注:乡下有戏揽头即职司张罗各村演剧者 , 亦即戏牙子 , 每次大约为四天 , 名之曰写戏 。 写者 , 订合同之谓也) 。 当年名伶盖鲜单独唱昆者 , 学时亦必昆高兼习 , 能昆者必能高 , 能高者则未必都能昆 。
【历史故事】《红楼梦》中昆曲戏剧的发源
文章图片
韩世昌、白云生之《狮吼记·跪池》
三十年前有白永宽者工正生 , 《宁武关》、《倒铜旗》、《罗艺斩子》、《郑儋打子》 , 冠绝侪辈 , 昆高班尊之若神明 , 依若北京之谭叫天 , 有时亦演《回头岸》、《玉杯计》 , 曾经在天乐园偕韩世昌出演之白云亭、白茂斋、朱玉鳌 , 无一不昆高兼唱 , 即今之昆大王韩君青 , 亦曾唱过高腔小生之《投水》、《钓鱼》 , 反之王瑞长、李宝成、王玉山等皆以单纯高腔闻于世 , 此皆以往昆高班重高轻昆之佐证也 。
然而胡为高腔传曰弋腔耶?此无他 , 以讹传讹人不细察故耳 。 弋腔 , 是否出自弋阳鄙人不敢武断 , 民十余曾往江西东部之广信府 , 路出弋阳 , 寄居三岩(县曰广丰 , 距弋阳百余里) 。 此地歌曲染靡 , 近乎杂曲中之小调然非昆腔 , 意者四大徽班(即南班北来之代表数名词)北来 , 搜集南省各处歌曲与名伶 , 择其重要者而命之名 , 内中昆腔及弋阳腔较著 , 即以昆弋二字包括“南剧” , 以后逐渐同化、变更、归并 , 而成为近日之局面耶?
前文已再三申说 , 清末中叶所谓昆弋者 , 昆自不足论矣 , 弋即杂曲、小调、吹腔等短剧 , 盖昆腔与杂曲性质相近 , 乐器可用一堂 , 比较皮黄梆子两下锅容易多多焉 。 昆弋之名袭用日期甚久 , 在此时期内 , 忽然高腔出现加入在昆弋(即指杂曲)中演唱 , 因高腔渐占势力 , 遂取弋腔之名而代之 , 又将弋腔归并入昆腔以内 。 此说虽是不佞所妄揣 , 然此说乃不佞三十年来素主持之论 , 是否固不敢知 , 然自问尚有一部分之理由 , 亦曾广求同好者指教“究竟高腔出自何时?产自何地?”奈数十年来 , 尚无予以切实答复者 , 奈之何哉!?兹为明了起见特列表于后:
(甲)在高腔未兴之前 , 昆腔、弋腔、昆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