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官|中国“平视外交”让西方不适应?过去我们一直是“俯视外交”


外交官|中国“平视外交”让西方不适应?过去我们一直是“俯视外交”
文章图片
外交官|中国“平视外交”让西方不适应?过去我们一直是“俯视外交”
文章图片
虽然互联网上不断涌现出所谓的国际战略和外交学者 , 时不时发出惊人之语 , 但实际上 , 能让学术界认可大佬级人物屈指可数 , 清华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阎学通就是其中第一 , 其学术成就不仅代表着国内一流研究水平 , 更是被世界各国国际关系学界普遍赞扬 , 近日 , 澎湃新闻高级记者在清华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举办世界和平论坛之前 , 专访了阎学通院长 , 就当前中国外交现状和未来即将发生的转变进行了探讨 , 可以帮助普通人对国家外交政策发展趋势有一定的了解 。
【外交官|中国“平视外交”让西方不适应?过去我们一直是“俯视外交”】
图1 阎学通是国家级战略学者
阎学通在专访中提出的观点大致可以总结为四点:一是中国外交风格已经转变为“平视外交” , 各国需要逐步适应;二是外交官个人立场不代表国家外交政策;三是中国不应担负超越发展中国家应付的国际责任;四是应加大开放力度 , 吸引外国人才赴华工作 。 下面对这几个观点进行详细分析 。
一、“平视外交”是新时代外交范式
阎学通认为 , 在新时代新阶段 , 中国外交的基本风格从以往的“韬光养晦”已经转变为“平视外交” , 这其中的“平视”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平视世界 , 二是平视美国 , 其基本表现形式是以平等互利和对等制裁为代表的“对等外交”手法 , 从中美安克雷奇的“美国没有资格居高临下同中国说话 , 中国人不吃这一套”到中美双方外交纠纷中的“对等制裁”措施 , 无不淋漓尽致的将这种转变表达出来 。
图2 平视外交基本逻辑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
从历史上看 , 中国外交政策大约经历俯视外交、仰视外交、韬光养晦、平视外交四个阶段 , 阶段发展的内在动力逻辑是中国国力的变化 。 在中国古代 , 我们的外交范式是俯视外交 , 天子坐中原而御万方 , 中国是周边国家中文明程度最高、经济最发达的国家 , 周边国家要么是不开化的莽荒之地 , 要么是藩属国 , 外交基本范式是朝贡-封赏体制 , 即周边各国作为中国藩属国 , 接收中国天子的封赐 , 定期到中国首都上贡 , 中国则赐予更多的封赏答谢 , 这种状况一直持续了几千年;到了晚清时代 , 西方文明崛起 , 中国国门被列强坚船利炮打开后 , 中国一夜之前沦为了国贫民弱的落后国家 , 统治者和士大夫阶层虽然有所反抗 , 但迅速失去了和西方列强同台竞争的勇气和信心 , 在外交舞台上依附这个、倒贴那个 , 一会儿联英抗俄 , 一会儿联俄抗日 , 最终是被列强不断分食 , 吃亏甚大;新中国建立后至2017年之前 , 我国的主要任务是发展经济、增强自身实力 , 不愿意过度参与国际事务 , “不当头、不称霸”的韬光养晦战略成为主流 , 国际上无论发生什么事情 , 只要不危害中国 , 我们就当是没发生 , 面对美国的抹黑攻击 , 只要不触及核心利益 , 往往也是忍辱负重;但到了2017年后 , 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和实力无法掩藏 , 美国清晰的将中国定位为最大的战略对手 , 极力打压 , 再韬光养晦下去已经不合时宜 , 因此必须主动出击 , 站在舞台中央和美国、西方国家同台竞技 , 一较高下 , 特别是2020年疫情之后 , 国人对国家制度、实力自信心大增 , 已经到了无需再仰视西方的阶段 , 外交政策调整至“平视外交”正合时宜 。
实际上 , 我国平视外交政策的基本套路也是脱胎于中国文化的“人不犯我我不犯人” , 2017年以来 , 我们看到 , 中国的反制裁行动每一次都是西方国家首先挑事儿 , 粗暴干预我国内政 , 对我国先制裁而我国被迫发动的反击 , 没有一次是我国主动招惹西方 , 一部分人将其污蔑为“战狼外交” , 熟不知 , 如果连对方打我们都不还手的话 , 那岂不是成“舔狗”了?与其搞“舔狗外交” , 还不如来“战狼”!
二、外交官个人立场不代表国家
阎学通认为 , 前段时间外交部回应某外交官言论时说“我们不评论外交官个人的言行” , 是个不小的进步 , 以往世界其他国家都认为中国外交官在一切媒体上发表的个人言论即代表其国家外交政策 , 而现在时代不同 , 不能再如此简单辨别 。
图3 将外交官个人言论和政府政策分开有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