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历史】董卓乱汉是一时兴起还是早有预谋?恐怕曾经的侠义行为是有目的的

对于董卓 , 您的评价如何呢?
不少朋友认为 , 董卓的性格因“凉州之乱”而发生了转变 , 也就是说 , 他的人生应该分为“侠”与“贼”这两个阶段 。
(董卓)性粗猛有谋 。 少尝游羌中 , 尽与豪帅相结 。 后归耕于野 , 诸豪帅有来从之者 , 卓为杀耕牛 , 与共宴乐 , 豪帅感其意 , 归相敛得杂畜千余头以遗之 , 由是以健侠知名 。 为州兵马掾 , 常徼守塞下 。 ——《后汉书》
如果单看这段记载 , 还真有“一点浩然气 , 千里快哉风”的意思 。
只是在我个人看来 , 董卓始终没有变过 , 那种朱家、剧孟般的游侠风 , 是他为达到目的所用的手段罢了 。
【爱历史】董卓乱汉是一时兴起还是早有预谋?恐怕曾经的侠义行为是有目的的
文章图片
豫州西部颍川郡地图
一、成名
董卓字仲颖 , 凉州陇西郡临洮人 , 父亲董君雅曾任颍川郡纶氏县尉 , 这个官属于县令佐官 , 主管治安 , 大概相当于地方的公安局长吧 。 董卓与弟弟董旻都是在此期间出生的 , 当然 , 他们生于豫州 , 不然问题就大了……
有朋友认为“董卓的表字和出生地有关 , 哥哥字孟高、弟弟字叔颖 , 也证明了这一点” , 其实“表字” , 通常是男子行冠礼之后所取 , 并不是乳名 , 所以和颍川有没有关系 , 不好说 。
董卓自幼不爱读书 , 可当时的颍川 , 是士人游学的首选之地 , 这种矛盾非常大 , 尤其是世家大族 , 他们自有风骨 , 有时甚至会对“武夫”出言讥讽 , 孙坚就是因此逼死了王睿 。 不过 , 从董卓对文人的态度来看 , 应该没有遭受“特别”的待遇 。
当董卓回到凉州 , 接触到了羌胡人 , 则如鱼得水 , “倾心”与头领们结交 , 也就有了开篇提到的故事 。 我用白话再来叙述一遍吧:
董卓与家人回乡耕种 , 有羌胡头领来找他 , 董卓就杀掉耕牛 , 与他们晏饮作乐 , 头领们为答谢董卓的情谊 , 便收罗各类牲畜千余头 , 全部赠予他 。 董卓因此以勇健侠气而成名 , 不久被任用为州里的兵马掾 。
耕牛 , 一般百姓用不起 , “小康家庭”吃不起 , 即便是有钱人 , 也不会轻易吃牛肉 , 后来张辽面对孙权的大军时 , 就是以牛肉来激励决死的将士们 , 这基本就是“不过了”的意思 。
或许 , 董卓的豪气 , 就是拉拢人心的手段 , 为自己博得更大的利益 , 至少他确实因为名声而得到了官职 , 被凉州刺史成就辟为从事 , 在与胡人的战斗中 , 也因为知己知彼而屡屡获胜 , 并不断升迁 , 甚至得到了段颎、袁隗等人的赏识 。
段颎是胡人心中的“杀神” , 贾诩被氐人抓住时 , 就是以“段颎外孙”的身份逃得一命 , 甚至被好吃好喝的一路护送;袁隗是袁绍的叔父 , 中平六年官拜太傅 , 太傅在当时位在三公之上 , 只是不常设 。
所以说 , 董卓的成名 , 有才能出众的一面 , 史书说其“膂力过人 , 双带两鞬 , 左右驰射 , 为羌胡所畏” , 但不得不承认 , “出众的才能” , 也是帮助他达成目的的手段 。
【爱历史】董卓乱汉是一时兴起还是早有预谋?恐怕曾经的侠义行为是有目的的
文章图片
凉州东南部与并州西南部
二、升迁
桓帝末年 , 董卓以六郡良家子为羽林郎 。
六郡 , 即凉州的陇西、汉阳(天水)、安定、北地 , 以及并州的西河与上郡 , 因为迫近戎狄 , 修习战备 , 故以六郡良家子选给羽林、期门 , 以材力为官 。 而“良家子” , 是一个特定阶层 , 简单来说 , 就是“有钱、懂礼、务正业” , 比如商人的身份就不行 。
“材力”董卓是有的 , 但自父亲辞官回乡之后 , 一家人以种地为生 , 那么钱从何来呢?恐怕离不开羌胡头领的资助 。 游侠剧孟 , 死后家无余财 , 相比之下 , 董卓这“侠义行为” , 难说没有目的啊 。
167年 , 董卓以军司马的身份 , 助护匈奴中郎将张奂平定鲜卑与羌人的叛乱;168年 , 因功拜为郎中;后任雁门郡广武令 , 迁蜀郡北部都尉、西域戊己校尉等职 , 不久因事被免;熹平年间(172-178年) , 董卓被司徒袁隗征为掾吏 , 后出任并州刺史、河东郡太守 。
任河东太守期间 , 董卓让大哥董擢 , 向在弘农隐居的张奂赠送一百匹“缣” , 可是 , 张奂厌恶董卓为人 , 拒绝不受 。
张奂与段颎一样 , 都是胡人惧怕的对象 , 二人与皇甫嵩的叔父皇甫规 , 合称“凉州三明” , 虽然曾被宦官利用 , 干了些不利于“士人集团”的事 , 但本性纯善 , 连边塞叛乱都以安抚为主 。 那么 , 张奂厌恶的人 , 大概率是不善的 。 再看看这句“因事被免” , 不禁让人浮想联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