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三悟|说不过别人怎么办?诸葛亮用了3步,把人说得心服口服,与人沟通
有些蜀国人是这么评价诸葛亮的:“诸葛丞相制定的法令太严酷了 , 而且 , 他还很吝啬发布赦免令 , 这让我们感觉压力山大啊!”
不巧 , 这些话传到了诸葛亮耳朵里 , 面对这些抱怨和不解 , 他竟然没有生气 , 不过 , 他感觉还是有必要回应一下这个问题的 。
他说道:“治理天下应该怀有一颗至公至德的心态 , 不能随意施舍不恰当的小恩小惠 。 ”这是第一步 , 明确表明自己的观点!
文章图片
就像《智囊》一书记载的一样 , 亮答曰:“治世以大德 , 不以小惠” 。
不得不说 , 诸葛亮说的这些话非常高大上 , 如果他与水镜先生、黄承彦先生说这样的话 , 想必 , 学识渊博的水镜先生和黄承彦先生能够听得懂 , 但是 , 他现在的谈话对象是一些平民百姓 , 甚至 , 这些人当中 , 不乏一些文盲和半文盲 。
而这些文盲和半文盲肯定是听不懂诸葛丞相的高谈阔论 , 如此一来 , 诸葛丞相的解释就失去效果了 。
不过 , 诸葛丞相是一个聪明人 , 我们不用担心他的沟通能力 , 他有办法让这些平民百姓理解自己的苦衷 。
他继续说道:“汉朝的匡衡、吴汉你们都知道吧 , 他们两位都认为无故豁免罪犯不是什么好事 。 ”
这在《智囊》中是这么记载的 , 匡衡、吴汉不愿为赦 。 这是诸葛亮的第二步!
匡衡和吴汉是何许人也?诸葛亮为什么用他们的例子去说服大家?
我们先介绍一下匡衡!
文章图片
很多人都记得“凿壁偷光”的故事 , 故事中的小朋友就是匡衡 , 长大后 , 他成长为了西汉著名的经济学家 , 官至丞相 , 一度被《汉书》列为一代名相而世代相传 。
至于吴汉更是不得了!
他是东汉开国名将 , 著名的军事家 , 位列云台二十八将第二位 。
诸葛亮采用这两位名人的事情 , 就是为了说服大家 , 让大家相信自己的做法是正确的 。
我们可能会说 , 匡衡是西汉时期的人物 , 吴汉是东汉初期的人物 , 他们比诸葛亮早了将近200年 , 用这两人作为论据 , 未免太老旧了 。
【读史三悟|说不过别人怎么办?诸葛亮用了3步,把人说得心服口服,与人沟通】其实 , 蜀汉的这些老百姓 , 也是这么想的 , 这两位名人的例子都不足以打动老百姓 , 那怎么办呢?
别急 , 诸葛亮还有办法!
文章图片
为了彻底说服大家 , 诸葛亮搬出了已经去世多年的刘备 。
他是这么和大家说的:“先帝(刘备)与陈纪、郑玄交往的时候 , 曾经谈论过这种事情 , 他们都不认为大赦罪犯是治国之道!”
《智囊》中写道 , 先帝亦言:‘吾周旋陈元方、郑康成间 , 每见启告 , 治乱之道悉矣 , 曾不及赦也 。
这下诸葛亮把先帝刘备都给搬出来了 , 应该解释完了吧?不 , 还不算完 , 前面说的都是大道理 , 他还要列举具体的事例 , 以便让大家心服口服 。
他继续说道:“你们都知道刘表吧 , 曾经的荆州牧 , 他和他儿子每年都要签发大赦之令 , 结果怎么样呢?身死国灭啊!大伙儿说说赦免罪犯有什么好处呢?”这是诸葛亮的第三步!
文章图片
这在《智囊》中也有记载 , 若刘景升父子岁岁赦宥 , 何益于治乎?
诸葛亮讲完后 , 大家是心服口服 , 理解了丞相的一片良苦用心!
事实证明 , 在当时的蜀国 , 诸葛亮制定严格的法令、不轻易赦免罪犯的做法是正确的 , 他“知蜀本弱而危 , 故持重以镇之” , 才得以“积功兴业 , 事得其机 , 入无余力 , 出有余粮”!
对于诸葛亮“制定严格的法令、不轻易赦免罪犯”的做法 , 我们暂且不论 , 今天 , 我们总结一下诸葛亮的沟通艺术 , 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
- 晓雨聊历史|因找不准定位害死自己的人,在有心机也敌不过一国之君
- 读史十二年|宇文泰处于被高欢和柔然夹击窘境,西魏建立之初
- 闲来读史|将曹操当作三国正义一方仅因为魏帝赐了一块金印?,奉曹操为祖先
- 项羽|项羽为何宁可自刎也不过乌江?不是犯傻,而是来到江边发现不对劲
- 闲来读史|刘备出动张赵马黄四位大将,那曹操出动几位一流名将?,汉中之战
- 照理读史|竟然全家700多口都被杀,皇帝问王莽为何能篡汉?此人答错一句话
- |金箍棒有个特殊功能,孙悟空不敢用,否则如来都打不过他
- 陆也读史|国内就爆发起义,满清也入关了?,为何魏忠贤一死
- 历史大看点|他们才是顺治早逝的祸首,董鄂妃只不过是压垮顺治的最后一根稻草
- 大白读史|谁说宦官不能有后代,曹操的爷爷究竟是谁,曹操身世成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