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历史】诸葛亮躬耕地:“襄阳说”产生的根源:西晋灭亡和衣冠南渡

#真知新坐标#“出师未捷身先死 , 长使英雄泪满襟” , 蜀汉建兴十二年(234年)诸葛亮病逝五丈原 , 29年后曹魏灭蜀汉 , 31年后司马炎篡魏建立西晋 , 46年后晋扫东吴 , 三国归晋 。
【爱历史】诸葛亮躬耕地:“襄阳说”产生的根源:西晋灭亡和衣冠南渡
文章图片
魏晋认为躬耕地就是南阳(宛)
臣本布衣 , 躬耕于南阳 , 苟全性命于乱世 , 不求闻达于诸侯 , 先帝不以臣卑鄙 , 猥自枉屈 ,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
——诸葛亮《出师表》
从蜀汉建兴五年(227年)诸葛亮作《出师表》开始 , 躬耕地“南阳”从来没有被怀疑和注释过 , 显然“南阳”就是南阳(宛) , 其无法跨越义阳郡、襄阳郡 , 管辖今天的“古隆中”的 。
【爱历史】诸葛亮躬耕地:“襄阳说”产生的根源:西晋灭亡和衣冠南渡
文章图片
诸葛亮逝世后 , 蜀汉旧臣黄权在诸葛亮躬耕地南阳(宛)卧龙岗一带建庵祭祀诸葛亮 , 黄权毫无疑问是知道“南阳”含义的 。
1、(永兴)二年(305年)八月车骑大将军刘弘逐平南将军、彭城王释于宛 。
——《晋书·惠帝记》
2、晋永兴(304~306)中 , 镇南将军刘弘至隆中 , 观亮故宅 , 立碣表闾 , 命太傅掾犍李兴为文曰:天子命我 , 于沔之阳 , 听鼓鼙而永思 , 庶先哲之遗光 , 登隆山以远望 , 轼诸葛之故乡……——王隐《蜀记》
由《晋书》和《蜀记》记载我们知道晋惠帝永兴二年(304年)八月镇南将军刘弘在“沔之阳”(汉江以北)的“隆中”祭拜诸葛亮 , 具体地点则是南阳(宛) 。
东晋习凿齿撒谎 , 编造“号曰隆中”
随着八王之乱和少数民族南下 , 316年匈奴攻破长安 , 西晋灭亡 , 晋室南迁 。 约380年前后习凿齿在《襄阳记》说“襄阳有孔明故宅” , 又在《汉晋春秋》说“亮家于南阳邓县 , 在襄阳城西二十里 , 号曰隆中” , 习凿齿前后矛盾 , 肯定是有原因的 。
【爱历史】诸葛亮躬耕地:“襄阳说”产生的根源:西晋灭亡和衣冠南渡
文章图片
南朝“邓县隆中”替习凿齿圆谎
习凿齿“号曰隆中”属邓县显然是谎言 , 因为它在汉江以南 , 南朝文人说汉江以北有“邓县隆中”显然在替习凿齿圆谎 。
【爱历史】诸葛亮躬耕地:“襄阳说”产生的根源:西晋灭亡和衣冠南渡
文章图片
东晋、南朝需要一个“北伐中原 , 兴复汉室”的诸葛亮 , 西晋灭亡后 , 南阳处在少数民族政权十六国、北朝统治下 , 而襄阳处在汉族政权东晋、南朝统治下 , 南北对立 , 战乱不断 。
【爱历史】诸葛亮躬耕地:“襄阳说”产生的根源:西晋灭亡和衣冠南渡
文章图片
据《三国志·诸葛亮传》记载 , 诸葛亮先随叔父诸葛玄投奔荆州牧刘表 , 叔父死后 , 诸葛亮才“躬耕于南阳” 。 所以习凿齿“号曰隆中”和“亮家”可能是诸葛亮和叔父投奔荆州牧刘表时的“寓居地” , 和叔父死后“躬耕于南阳”根本不是一回事 。
唐朝拨乱反正
隋唐结束了南北分裂局面 , 国家大一统 , 南方人民不再需要“北伐中原 , 兴复汉室”的诸葛亮了 , 对“南阳”的认识得到回归 。
赤伏起颓运 , 卧龙得孔明 。
当其南阳时 , 陇亩躬自耕——李白《读诸葛武侯传书怀赠长安崔少府叔封昆季》
南阳诸葛庐 , 西蜀子云亭
——刘禹锡《陋室铭》
犹闻辞后主 , 不复卧南阳
——杜甫《武侯庙》
在唐朝人看来 , “南阳”就是邓州南阳县(今南阳市区 , 东汉、三国南阳郡治宛) , 诸葛亮躬耕地就在南阳 , 诸葛庐就在南阳 , 三顾茅庐就发生在南阳 。
【爱历史】诸葛亮躬耕地:“襄阳说”产生的根源:西晋灭亡和衣冠南渡
文章图片
原因和未来
从以上分析 , 我们知道南阳、襄阳诸葛亮躬耕地之争的根源是永嘉之乱和衣冠南渡 , 间接原因是混淆了投奔刘表“避难荆州”和叔父死后的“躬耕于南阳” 。
【爱历史】诸葛亮躬耕地:“襄阳说”产生的根源:西晋灭亡和衣冠南渡】尊重诸葛亮 , 正确认识“南阳” , 把“躬耕于南阳”和投奔刘表分开是解决两地纷争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