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新闻网吕梁频道|刘二羔:西瓜地里“结出”两个儿媳妇


黄河新闻网吕梁频道|刘二羔:西瓜地里“结出”两个儿媳妇刘二羔和老伴在大棚里查看西瓜苗的生长情况 。
初夏的母亲河——黄河 , 清澈了许多 , 岸边的枣园绿意油油 , 生机勃发 , 杨柳依依的沿黄公路 , 清风扑面 , 流动的风光 , 举目皆是 。
“如今这日子过得真是快活 , 就像成熟的西瓜——甜透了!”
5月19日 , 烈日下 , 刚从西瓜大棚里干完活钻出来 , 满头大汗的刘二羔 , 见到采访人员采风的一行时 , 满是乐呵 。
“只要有信心 , 黄土变成金”
今年57岁的刘二羔 , 是紧依黄河的柳林县石西乡上庄村人 , 是远近闻名的“黄河沙地瓜王” 。 身材壮实 , 心直口快 , 风吹日晒的“健康黑” , 刻画出一个地地道道的黄河汉子的形象 。
老刘“黄河瓜王”的名头并非空穴来风 , 乡里去年给他修的“豪华”瓜庵子就是证明 。
乡里上下一致认为 , 老刘是村里脱贫致富的急先锋 , 是“扶贫先扶志”“输血”促“造血”结合的最好的一个范例 。
隔着沿黄公路 , 瓷砖贴面、一排四五孔窑洞 , 在烈日的照射下熠熠生辉的院落 , 就是老刘的家 。 朴实无华的老刘执意邀请采访人员一行到家里坐 。
采访人员注意到 , 墙头外竖着的大红拱门分外显眼 , 不用说肯定是老刘家有喜事了 。
“昨天刚刚给小儿子娶回媳妇 , 今天你们就来采访我 , 真是好事成双啊 。 要是你们早来一天 , 非得给你们敬一杯喜酒哩!”老刘喜不自胜 。
“全靠党的精准扶贫好政策 , 种西瓜让我扬眉吐气活出了个样子 , 不仅还清了拉下的饥荒 , 还给两个儿子都成了家 , 西瓜地愣是给我结出两个‘儿媳妇’ 。 ”说起种西瓜的“翻身”经历 , 老刘不无幽默 。
老刘一家六口人 , 有两儿三女 , 是村里的“人口大户” 。 曾几何时 , 老刘家也是村里“垫底”的贫困户 。 “本事不大 , 人口不少 , 生活常常是捉襟见肘 。 ”
“用奋斗赶走脱贫路上的‘拦路虎’”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全面铺开后,老刘被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村上来了扶贫工作队 , 了解到老刘有非常强烈的脱贫愿望 , 并且有多年的种瓜经验 , 只不过是缺少“做大做强”的资金而已 。
于是 , 驻村工作队因地制宜 , 因人制宜 , 一边帮老刘建西瓜大棚 , 一边帮老刘联系优良种子、先进技术......在众人的悉心帮扶下 , 大棚内西瓜茁壮成长 , 6月初 , 西瓜如期成熟 , 抢得上市先机 。
“3个大棚 , 当年建成 , 当年受益 , 收入了近5万元 , 可以说是‘一炮而红’ 。 ”志得意满的老刘“溜咯蹦子”似的说道 。
“吹牛不上税 , 把你个死鬼 , 小心吹上天下不来啊!”一旁的老伴儿马俊 , “板起”和颜悦色的脸“狠狠地剜了一眼”老刘说 。
和老刘同龄、相濡以沫的老伴儿马俊 , 看起来更沧桑一些 。 “我家的好日子 , 多半是老马含辛茹苦换来的 , 她营务西瓜就像培养孩子一样 , 一天家钻在大棚里侍弄瓜苗子 , 你瞧 , 前几天晌午配花授粉 , 日头烫伤手臂的疤痕还有呢 。 ”老刘心疼地说 。
老刘说 , 种西瓜是个苦差事 , “三分种 , 七分管” 。 不用说日常的耕种、护苗、打掐、保水、病虫害防治费时费力 , 单是大棚内外高达20多度的温差就让人受不了 。
特别是 , 一过5月份 , 大棚西瓜开始成熟的时候 , 瓜农基本上都将“家”安在了黄河滩里 , 不分昼夜地守护瓜田 , “那一份罪不是一般人能承受得了的” 。
“一颗西瓜一身汗 , 增收致富心里甜”
将近午时 , 烈日当头 , 采访人员跟随老刘来到瓜棚里 。 棚内的温度计显示着实时气温为摄氏35.8度 , 就像进了桑拿房 , 不到十分钟 , 采访人员便汗流浃背 。 唐代大诗人李绅《悯农》诗句“锄禾日当午 , 汗滴禾下土 。 ”所描述的农民种田辛苦和不易 , 此时体现得更加具体、深刻而且真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