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发地|北京10天零新增 吴尊友:新发地疫情及相关联传播基本终止( 二 )


传染病发生有其固有的规律 , 认识其自然规律 , 对于有效控制疫情非常重要 。 做到精准防控 , 就必须把认识的自然规律 , 充分应用在防控实践中 。 比如对于密切接触者的界定:在多远距离的接触、以什么方式的接触算是密切接触者呢?如果一名乘客检测新冠病毒核酸阳性 , 是否整个列车的乘客和工作人员都算密切接触者呢?一般来说 , 对于新冠肺炎而言 , 病人座位的前三排、后三排的乘客作为密切接触者就可以了 , 没有必要把整个车厢的乘客全部作为密切接触者 , 更没有必要把整个列车的全部乘客和工作人员都作为密切接触者 。
还是以密切接触者界定来说 , 通常病人在出现症状前1-2天就具有传染性 , 当病人诊断为新冠肺炎病例后 , 其首次出现症状往后至就诊时这段时间内近距离接触的人为密切接触者 , 往前推 , 其首次出现症状前2天以内接触的人也是密切接触者 。 没有必要把病人出现症状前一周甚至10天前接触的人 , 都算作密切接触者 。
这些都体现了精准防控的理念 。 简言之 , 把握好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 , 就能做好精准防控 。
我国当前面临最重要的挑战就是境外输入病例 。 新冠肺炎病毒不可能短时间内消失 , 只要任何一个国家不能实现清零 , 我国就一直会受到输入病例的威胁 。
现阶段采取的防控策略 , 基本能维持国内疫情低水平 。 随着我国的国际航线逐渐开放 , 输入病例可能逐渐增多 。 我国目前采取的熔断策略 , 在一定程度上部分解决了这一矛盾 。 但目前的复航水平还非常有限 , 尚远达不到满足复工复产及国际交往、交流、贸易等基本要求 。 解决这一矛盾 , 不能一蹴而就 , 需要一个磨合过程 , 寻找到疫情控制与复工复产的最佳平衡点 。
没有必要过分追求零病例的控制目标 , 只要疫情控制在较低水平 , 又能保证社会和经济基本发展要求 , 就是最佳策略
采访人员:如果追求零病例会带来怎样的社会成本?我们要不要追求零病例?
吴尊友:追求零病例是传染病防控的最高境界 , 也是实现传染病彻底控制的最重要的指标 。 当一种新的传染病 , 非常难以控制到零病例水平 , 或者控制并保持零病例水平 , 需要的社会成本和经济成本特别巨大时 , 我们就需要重新考虑防控策略和防控目标 。
大家追求零病例 , 往往是担心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 害怕一个病例若处置不当 , 就可能造成连锁反应 , 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 , 一传十、十传百 , 使得疫情一发不可收拾 。 实际上 , 传染病流行有其规律 。
根据传染病流行规律 , 当一种传染病的基本再生指数 , 即平均每个病人传染几个人 。 当这一再生指数大于1时 , 传染病的发病人数就会增加 , 疫情呈现上升态势 。 当这一再生指数降到小于1时 , 传染病的发病人数就会减少 , 疫情呈现下降 。 新冠肺炎的基本再生指数在2-6之间 , 即在没有任何防控措施的情况下 , 平均每个病人可以传染2-6人 。 基本再生指数受人群密度影响 , 也受人们之间交往方式的影响 。 当采取全民戴口罩、保持1米社交距离的防控措施后 , 基本再生指数就下降到小于1 , 疫情就会得到控制 。
因此 , 没有必要过分追求零病例的控制目标 。 只要疫情控制在较低水平 , 又能保证社会和经济基本发展要求 , 就是最佳策略 。
任何社会的总资源都是有限的 , 影响人类健康还有很多其他疾病 。 过分强调新冠肺炎疫情的彻底控制 , 可能会顾此失彼 , 使得其他疾病对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危害 , 可能比新冠肺炎疫情造成影响还大 。 如何找到最佳平衡点 , 使得人民群众的健康受益最大化 , 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新命题 。
戴口罩是我始终坚持的防护措施 , 此外包括坚持勤洗手 , 乘车时开窗通风等
采访人员:疫情期间 , 我们注意到您有大量的社会活动 , 请问现在您是如何在公共场所进行个人防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