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绪元宝|光绪元宝发行简史


光绪元宝|光绪元宝发行简史
文章图片
光绪元宝|光绪元宝发行简史
文章图片
首先简要介绍一下光绪元宝发行流通情况 。我国古代钱币中圆形方孔钱一直是主流 。 而到了清末 , 作为洋务运动的一个缩影 , 改革钱币成为洋务派的改革内容之一 。 据《国际商报》2017年9月14日C3版的一篇报道《光绪元宝与光绪银币》介绍 , 清光绪十三年(有研究资料上介绍说是光绪十六年 , 也就是1890年 , 此外争议待商榷 , 有兴趣者可深入考辨) , 时任两广总督的张之洞购买了英国喜敦造币厂的造币设备 , 在广东省率先设立钱局 , 开始机制以“光绪元宝”为名的银元 。 随后 , 各省纷纷仿效 , 购置国外造币机械制造银元 , 共有十九个省局参与铸造 , 除中央户部以外 , 地方各省所铸的钱币 , 都在其正面上缘镌写省名 , 中国近代银元制度得以建立 。
那么对于铜元的制造 , 研究资料多认为是在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六月 , 也是由广东造币厂率先铸造出第一批“光绪元宝”当十铜元 , 拉开了铜元币制改革的序幕 。
根据《广西金融研究》2006年增刊(总第403期)所刊载的黄国强的文章《对民国前期清代铜元仍参考流通的一些认识》描述:“清代铜元最早由广东省引进西方铸造技术 , 于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铸造 。 ……采用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图腾-龙 , 并且是雕刻模具冲压而成 , 因此非常精美……并在其他省份迅速推广开来 。 以流通量最多的当十铜元而论 , 顾名思义 , 即是每枚铜元当十文钱 , 也就是传统的十枚方孔钱 。 ”另据有关研究资料显示 , 1901 年 12 月 24 日 , 户部颁布上谕要求全国仿造广东、福建、江苏成例铸造铜元 。 数年间 , 铜元流通全国 , 进入全盛时期 。 币制改革也开始步入正轨 。
对湖北省造光绪元宝的简述上图这枚光绪通宝是湖北制造的 。 根据姚海宏发表的文章《湖北省造光绪元宝当十铜元混版币》(刊发于2010年第12期《收藏》)显示 , 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湖广总督张之洞获准开铸当十铜元 , 遂令银元局试铸100万枚 , 发官钱局试销 , 与制钱相辅流通 。 ……酌定 “铜币成色用九五紫铜 , 五厘白铅 , 愿用点锡一厘者听 。 ” “由部颁发祖模均与总厂所铸一律 , 惟于正面加铸省名一字以便查考 。”此外 , 不仅为本省铸币 , 还为户部和其他省份代铸了大量铜元 。
湖北省铸造的当十铜元版别繁杂 , 从字体上可分 为大 “北” 、小 “北” 、大 “当十“、小 “当十”。 从中心花饰上看有五瓣花、六瓣花、中菊花、中金钱 。 龙图有水龙、蟠龙、 特大龙、胖龙、檀龙及大龙珠、龙胸无云、爪在龙须外等 。
作者还展示了一枚收藏的混版币 。 其铜质精良 , 包浆自然 。 直径28.2毫米 , 厚1.7毫米 。 重7.4克 。 其正面珠圈内为“光绪元宝” , 中心有一六瓣花饰 , 圈外上方为 “湖北省造” , 两侧为满文“宝源” , 下方为 “当十”纪值 。 背面图案为江南水龙 , 上方英文 “KIANG-NAN” , 两边为满文 “宝宁” , 下方为英文“TEN·CASH” 纪值 。
另外 , 文中还引述了《中国钱币》1997年第1期刊载的徐立新、李邦经《请末湖北官铸当十铜元版别再议》一文观点 , 对湖北制混版币进行了分析 , 认为 “混版币即在铜元压制过程中 , 由于操作人员不慎 , 将两种同样的模具(面模或背模)放在一起制造出的币 , 即合背或合面币 , 或由于某一目的将两个不同省模具及同省中不同时期币模放到一起压制出的币 。 ”也就是说湖北省的制造能力较强 , 又多为其他省代工 , 因此 , 混版币种类繁多 。 湖北当十铜元混版币有浙江龙、清江水龙、广东飞龙、江西蟠龙、福建云蟠龙、湖南小蟠龙等多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