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叔看历史|清朝官场的鬼神崇拜风潮实在太疯狂,不问苍生问鬼神

不问苍生问鬼神 , 揭秘盛行清朝官场的鬼神崇拜风潮
唐代诗人李商隐在《贾生》一诗中 , 写下了“可怜夜半虚前席 , 不问苍生问鬼神”的诗句 , 用以讽刺汉文帝会见贾谊的时候 , 不咨询治国安邦的良策 , 反而对鬼神迷信之事津津有味的情形 。
局限于科学技术和认识水平 , 鬼神崇拜普遍存在于世界各地的古文化里 。 汉文帝也算是有所作为的一代英主 , 他会见贾谊的时候对鬼神之事的过度关注 , 使得后人有所诟病 。 反观后世的帝王将相 , 将毕生绝大多数的精力放在求仙拜神上的比比皆是 。 特别到了清代 , 各级官员沉迷鬼神祭祀和崇拜蔚然成风 , 甚至达到了“主次颠倒”的地步 。
按照清代的制度 , 一任地方官到任的三天之后 , 必须办两件大事:第一件就是“接印” , 俗话说“虎凭山 , 官凭印” , 接管印信是官员取得合法履职资格必经的程序 。
十四叔看历史|清朝官场的鬼神崇拜风潮实在太疯狂,不问苍生问鬼神
文章图片
第二件事情就是拜神 。 新履职的官员必须亲自到城隍庙、文昌庙、二圣庙(文圣孔子、武圣关羽)焚香祭拜 , 这是畅行于清代官场的 , 约定成俗、相习成风的“规矩” 。
【十四叔看历史|清朝官场的鬼神崇拜风潮实在太疯狂,不问苍生问鬼神】清代奉行的是“神道设教”的治理模式 , 非常重视祭祀活动 。 新任官员到各类寺庙祭拜 , 一方面在于传递“君权神授”的意味 , 提高官府在百姓心目中的地位;另一方面 , 也有点类似西方国家新任官员履新之际 , 手按《圣经》宣誓 。 许多地方官员在祭祀的时候 , 都会作一篇长长的祭文 , 宣布自己的施政方略、做官准则 。
但这仅仅是表面的 , 从参与祭祀的各级官员的内心深处来说 , 绝大多数不过是妄图通过贿赂神灵 , 让神灵保佑自己官运亨通、财源滚滚 。
十四叔看历史|清朝官场的鬼神崇拜风潮实在太疯狂,不问苍生问鬼神
文章图片
封建时代的很多神灵祭拜都带有强烈的“贿赂”色彩 。 新官上任的祭拜一般规模均比较小 , 而更大规模的祭祀活动则是由官方主持、主办或者参与的各类庙会、赛神会等等 。
清代的惯例 , 北京城的每年五月初五 , 由步军统领衙门、顺天府、刑部、大宛县轮流出头主办的城隍赛神会 。 衙门出钱 , 各衙门的差役、牢头、皂隶等出力 , 抬着城隍的雕塑在城内巡游 , 届时还会有戏曲、杂耍等表演 , 一时间会热闹非常 。
而这些轮流主办城隍赛神会的衙门 , 平时都是一些恃强凌弱、虐待百姓、作恶多端的机构 , 衙门主官担心作孽太多遭到报应 , 就采用这种方法向神灵献媚和贿赂 , 以求心安理得、消灾免罪 。
十四叔看历史|清朝官场的鬼神崇拜风潮实在太疯狂,不问苍生问鬼神
文章图片
再有一种情形就是 , 地方官吏遇到了疑难案件 , 也经常求助于神灵 , 最典型的莫过于传说中的“城隍断案” 。 清代乾隆、嘉庆年间颇有名气的“绍兴师爷”汪辉祖 , 曾经在著作里提到 , 他每到一处作幕宾 , 必须到当地的城隍庙焚香祷告 , 而且他声称凡有祷告必有应验 , 他办理的很多案例都依赖了神灵的指示 。
有一个名叫张京山的新安太守 , 在处理一桩拖延30多年未结案的两家人争夺坟地的案件时 , 采取的办法是“沐浴斋戒 , 祈祷城隍 , 夜宿庙中 , 求神示梦” , 然后将所谓的“梦中所得”(所闻、所见)说给了控诉双方听 , 使得一方自觉理亏而主动认输 。 民间纠纷采取这种迷信手法 , 即便是一些重大刑事案件 , 一些官员也常常采用“神灵指引”“梦中受教”等手段糊弄上司和百姓 。
最后一种就是刑场杀人之后 , 主办的官吏们均要去城隍庙焚香 。 《官场现形记》里记载 , 清朝每逢官府要处决人犯 , 监斩官要身穿大红色斗篷 。 杀人回来 , 首先要到城隍庙去焚香 。 回到衙门 , 照理要升堂排衙 , 大小衙役们拿着水火无情棍猛喊一起“堂威” 。 据说 , 监斩官穿红色斗篷 , 是为了辟邪;到城隍庙去焚香 , 是为了让城隍收管被处决者的灵魂;升堂喊堂威 , 则是用这种方法吓跑鬼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