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民国银川、包头、呼和浩特老照片《亚细亚大观》1933年4月刊105回

上个世纪初 , 日本为侵略中国 , 派出间谍 , 以旅游的名义调查中国各地 , 获取大量的地理人文情报 , 共拍摄了1900多张民国初期的风貌照片,我们按照每期10张以时间与地点的方式进行详细解读 , 共190集 。
【历史故事】民国银川、包头、呼和浩特老照片《亚细亚大观》1933年4月刊105回
文章图片
1932年的六、七月间 , 岛崎役治一行从河南前往陕西甘肃 , 沿途遍访古迹 , 本篇照片摄于宁夏银川、内蒙古磴口、包头、呼和浩特境内 。
【历史故事】民国银川、包头、呼和浩特老照片《亚细亚大观》1933年4月刊105回
文章图片
【历史故事】民国银川、包头、呼和浩特老照片《亚细亚大观》1933年4月刊105回】1、离开兰州 , 岛崎役治来到了宁夏的银川 , 由于1929年1月宁夏省政府成立 , 银川为省会 , 又被称为宁夏省城 , 照片是在城墙外所拍 , 墙上的城楼古韵悠悠 , 城墙脚下却是一片田地 , 公元1038年 , 李元昊在此建西夏国 , 银川成为国都 。
【历史故事】民国银川、包头、呼和浩特老照片《亚细亚大观》1933年4月刊105回
文章图片
2、进入银川的城内 , 岛崎役治在街旁看到一头猪 , 身上皮毛都被刮去 , 倒悬起来 , 几条狗在吃着杂碎 , 旁边的男子和小男孩则好奇地看着拍照的日本人 。
【历史故事】民国银川、包头、呼和浩特老照片《亚细亚大观》1933年4月刊105回
文章图片
3、岛崎役治离开银川 , 沿着黄河北上 , 来到了内蒙古的磴口镇 , 今为巴彦淖尔境内 , 他在黄河岸边看到了一支驼队 , 磴是台阶之意 , 黄河之水经年累月冲刷河岸 , 石槽如同台阶 , 因而得名为磴口 , 当时的人口只有三、四百人 。
【历史故事】民国银川、包头、呼和浩特老照片《亚细亚大观》1933年4月刊105回
文章图片
4、岛崎役治将这张照片的拍摄地注明为三导河地带(阿拉善蒙古渡江堂) , 根据他所标注的地图位置 , 应该是今日的磴口县境内 , 据考证磴口县有三道河的旧名之称 。
【历史故事】民国银川、包头、呼和浩特老照片《亚细亚大观》1933年4月刊105回
文章图片
5、在离开银川的第九日 , 岛崎役治来到了一处名为阿拉善蒙古马铺镇的黄河岸边 , 他拍摄了渡船载人载物的场景 , 内蒙古境内的黄河 , 地处沙漠地带 , 河水趋缓 , 渡船为白杨树的木头制成 。
【历史故事】民国银川、包头、呼和浩特老照片《亚细亚大观》1933年4月刊105回
文章图片
6、岛崎役治来到了当时的阿拉善蒙古西山嘴 , 今属于巴彦淖尔境内 , 由于马贼肆虐 , 在黄河上行驶的民船和客人 , 几乎不敢在陆上停留 , 夜晚多在黄河的水面上停泊歇息 , 这张照片正是落日余晖的景色 。
【历史故事】民国银川、包头、呼和浩特老照片《亚细亚大观》1933年4月刊105回
文章图片
7、岛崎役治来到了绥远省萨拉齐县的包头驿镇 , 今为包头市 , 当时人口达万余 , 京绥铁路也延长到此处 , 照片正是在火车站所拍 , 月台上有很多旅客在候车 。
【历史故事】民国银川、包头、呼和浩特老照片《亚细亚大观》1933年4月刊105回
文章图片
8、岛崎役治来到了绥远省的归化城 , 这就是呼和浩特的老城 , 明隆庆六年的1572年 , 由土默川的蒙古族首领阿勒坦汗仿元大都的样式而建 , 因其为青砖为建筑材料 , 远远望去 , 城池一片青色 , 因而被称为呼和浩特(青色之城) , 照片中是城内的一所喇嘛庙 。
【历史故事】民国银川、包头、呼和浩特老照片《亚细亚大观》1933年4月刊105回
文章图片
9、岛崎役治在归化城内的一座喇嘛庙内 , 拍摄了一座白塔的照片 。
【历史故事】民国银川、包头、呼和浩特老照片《亚细亚大观》1933年4月刊105回
文章图片
10、在绥远省的绥远县 , 岛崎役治看到城门两侧的军营围墙上 , 写着很多标语 , 上面清晰可见“勿忘国耻 , 雪耻复仇”的内容 , 可见那时对日本侵华九一八事变的愤恨 , 已经深入边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