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货币文化史》中的货币是如何发明的?( 二 )


“身份认同的象征和政治交流的媒介”
铸造钱币时 , 人们不可能让钱币光秃秃的 , 总要在钱币上添加一些图像 。 图像的意义 , 不仅仅是权威、真实和价值的保证 , 还作为身份认同的象征和政治交流的媒介 。
希腊古风时期和古典时期 , 铸币常以某种方式表达城邦身份认同 。 例如 , 在雅典铸造的钱币上 , 正面印有雅典娜的形象 , 背面是雅典娜的圣鸟猫头鹰 , 通过刻画这位与城市同名的女神及其象征 , 宣示了雅典的城市认同 。 其他地区的钱币上 , 有的刻画了当地的仙女 , 还有一些钱币上描绘了当地的英雄和神话传说 。 这些图案都表明了钱币铸造城市的身份认同 。
图案也经历了从神到人的变化 。 在罗马共和国时期 , 钱币图案就出现了苏拉、庞培和凯撒这些大人物的政策和理想 。 在罗马帝国时期 , 钱币上的图案通常是皇帝 。 最常见的情况是 , 正面为皇帝的头像 , 背面是颂扬帝国的政策、胜利、家族虔敬、公共建筑或者帝国理想的图案 。
与西方铸造的钱币上往往有帝王的图像相比 , 中国古代钱币很少出现帝王头像 。
中国人认为 , 帝王神圣不容亵渎 。 在铸币上刻画了帝王的图像 , 就难以保证对帝王尊严的维护 。 在古罗马 , 人们就碰到过这个麻烦:在提比略时期 , 把印有奥古斯都肖像的钱币带到厕所货妓院 , 被认为是亵渎君主的行为 。
这个问题最后如何解决的 , 不得而知 。 但大多数中国历史时期使用的铜钱 , 以天圆地方的哲学意义 , 配以统治者的年号 , 完美避开了亵渎的难题 。 这是中西方文化的一个重要差异 。
那些似曾相识的日常使用场景
关于钱币的日常使用场景 , 最基本的当然是支付商品和服务费用 。 说到其它职能 , 首先是仪式职能 。 除了前面提到的把钱币放置在建筑物里面 , 还有一种很普遍的仪式场景 , 那就是许愿 。
很多人喜欢向寺庙里的许愿池扔硬币 。 有人认为 , 美国电影《罗马之恋》推动了这个习俗的形成:只要背对罗马的特雷维喷泉 , 从肩部以上的部位抛一枚硬币到水池里 , 就有机会实现愿望 。 在19世纪之前 , 许愿是通过喝喷泉的水进行的 。
但考古学家发现 , 这种风俗确实是古已有之的 。 从古罗马的一些遗迹可以知晓 , 旅行者、信徒和朝圣者会以各种理由将钱币投入水体(泉水、喷泉、湖泊和河流)中 。
很多遗址考古发现 , 人们投掷的不单单是钱币 , 有时还有其他敬献物和献祭的礼品 , 其中包括武器、工具、器物、珠宝、个人饰品、崇拜物等 。 随着时间推移 , 钱币最终代替了其他物品 。
这些钱币的使用场景 , 显然与经济、交易无关 。 类似的重要日常使用场景 , 还有殉葬 。
在欧洲 , 给死者殉葬的钱 , 被称为“卡戎的奥波勒斯” 。 卡戎是古希腊神话中带领逝者渡河的冥河河夫 。 逝者只有渡过冥河才能获得往生 , 而渡河就要给卡戎买路钱 。
西方的考古学家在很多古代墓葬中都发现钱币 。 在这一点上 , 我国古代的墓葬中 , 也经常被发现殉有大量的钱币 。 例如在近年发掘的海昏侯墓葬中 , 一次性出土了近十吨的铜钱 。
尽管古代世界的墓葬习俗有着显著的时间和地理差异 , 供逝者死后使用 , 仍然是人们对墓葬中发现的钱币最广为接受的解释 。
小结
《货币文化史》向我们传达了这样的理念:钱币决不仅仅是一种经济工具 , 它还是一种交流的媒介 。 人们通过货币交流的 , 不仅是价格信息 , 还有政治信仰、权威、忠诚、欲望和轻蔑 。 货币也是一种纪念过去的方式 , 它使人、制度、神灵和先人之间建立起的关系 , 超越现在 , 甚至迈向无限的未来 。
因此 , 这套书不仅仅是一部钱币史、经济史 , 更是一部文化史 , 涵盖了从公元前2500年直至今天的世界文化 。
全书装帧精美 , 有三百多幅彩图插画 , 不仅直观呈现货币在不同时期的视觉表达 , 更包含历史背景下的其他图像印记 。
在结构编排上 , 这套书也有其独特之处 。 读者可以按照时代 , 逐卷阅读 。 全书分六卷 , 分别涵盖古希腊罗马时期、中世纪、文艺复兴时期、启蒙时代、帝国时代和现代等六个时期 。 阅读一卷 , 可以全面了解某个历史时期的文化艺术、宗教思想、经济基础、时代事件及它们与货币的互动等内容 。
读者也可以按照主题 , 各卷同步阅读 。 每一卷都固定包括技术、思想、宗教、生活、艺术、哲学、时代等内容 。 读者可以选择一项内容 , 同步阅读各卷的同一章节 , 则可以深入透视货币的某一指标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