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作义|傅作义经典战役之三——张家口战役( 二 )


他们估计西线只是辅助进攻方向 , 并在时间和方向上都作了错误的判断 。 时间上 , 认为只有在东线国军 , 占领怀来后 , 傅军才可能出动;方向上认为 , 上次傅军是沿铁路线出动 , 这次也一定走铁路 , 并且这条路线 , 与东线国军可在最短距离内在柴沟堡会师 , 不可能舍近求远 , 走山路 , 因此深信不疑 。
根据这个判断 , 即东线国军是主要进攻方向 , 进攻线路沿东线平绥铁路东段至康庄、怀来地区 。 因此在兵力配备上 , 将主力置与东线 , 准备打歼灭战 , 1纵全部三个旅、2纵主力两个旅、3纵7旅、4纵10旅、独立第5旅及大量民兵均配置于东线怀来、延庆地区 。
将4纵一个旅及晋绥军区主力配置于面对大同铁路线的柴沟堡、天镇、阳高一线 。 严阵以待弱小的傅军 。 教导旅和军区警卫团位于张家口作机动部队 。 晋察冀军区第七军分区部队位于张北担任警戒任务 , 另派六个旅 , 深入东线敌后 , 从侧翼打击东线进攻之敌 。
这么一个配备 , 从一般军事常识说来 , 应该是无可挑剔的 。 但问题是 , 面对的是无论战略、战术都不同凡响的傅作义 , 这个战略安排就有点南辕北辙了 。 以两万人弱势兵力 , 进攻强敌预有准备的阻击 , 其结果往往就是头破血流 , 损兵折将 , 国军往往就打这种仗 , 但傅作义再次显示了其过人之处 。 他采用了明修栈道 , 暗渡陈仓之计 , 声东击西 , 彻底隐蔽了进攻方向 。 在接到蒋的任命前 , 傅已做了大量和充分准备工作 , 为了把戏演的逼真 , 给我军造成充分错觉 , 九月下旬以来 , 傅派出一团人乘火车伪装成主力 , 在装甲车掩护下 , 每天白天从大同开往阳高 , 晚上原车返回大同 , 连日往返 , 作出大兵团运动的姿态 , 并由十二战区司令长官部派员先到大同打前站 , 号房子 , 征购粮秣 , 扬言大军在大同集结 , 傅作义本人将亲到大同坐镇指挥进攻 。 这样解放军坚信不疑傅之主攻方向在大同、阳高 , 柴沟堡一线 。
实际上傅军主力集结于集宁地区 , 避实击虚 。 1946年9月29日 , 东线战役展开 , 国军16军 , 94军和53军各一部开始猛攻 , 与晋察冀军区主力 , 在东线展开激战 , 因为解放军预有准备 , 集中了主力 , 国军并不占优势 , 所以进展缓慢 , 并有两个团一个营的部队的相当损失 , 经10多天激战 , 东线国军被阻挡在怀来以东地区 。
眼看东线战事不顺利 , 蒋故伎重演 , 将张家口划归十二战区管辖 , 因此早已在等待作准备的傅军立刻出动 , 直扑张家口 , 摘取中心城市张家口 。
傅军主力部队集结在集宁 , 由傅之头号得力干将——暂三军军长董其武指挥 , 指挥暂三军之暂11师杨维垣部、35军之101师郭景云部、新31师安春山部 , (安春山和郭景云一向是傅手上两张王牌 , 在历次战役中充当主力 , )为了弥补兵力不足 , 傅特将其轻易不太动用的王牌——十二战区司令长官部的机械化部队配属董部 , 以增强战斗力 。
机械化部队指挥官靳书科 , 共辖有以下部队:
1、 辎重兵汽车第一团团长魏志国 。
2、 美式105毫米榴弹炮营 , 营长李炳星 。
3、 战防炮兵一个营 , 营长樊春槐 。
4、十二战区长官部坦克大队;队长靳书科兼 , 共有中型坦克2个连 , (每连有日式97式中型坦克12辆)连长分别为王滋荣、田知新 。
5、 小型坦克一个连 , 日式轻型95式12辆 , 连长刘建业 。
6、 汽车兵一个团 , 团长姚毓斌 。
7、 一个铁甲车大队 , 队长李修天 。
以上精锐主力部队 , 共2万余人集结于集宁玫瑰营子一带 , 准备出动 , 其战略指导方针为“奇袭的手段 , 强攻的准备 , ”做好两手准备 , 即准备奇袭收效 , 也准备强攻 。
35军军长鲁英麟率该军32师李铭鼎部和暂17师朱大纯既作为佯攻部队 , 位于大同、丰镇 , 又作为二线部队 , 准备增援董其武主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