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许|古代忠臣的价值定义,古代君王多“熊娃”( 二 )
就拿大唐开国皇帝李世民来说 , 世人都说他英明神武 , 能够虚心纳谏 , 可他照样受不了整日跟他对着干的丞相魏征 。
一次他下朝归来 , 看到长孙皇后就气呼呼地说:“总有一天 , 我要杀死这个乡巴佬!”原来他在朝堂上跟魏征大吵了一架 , 一直僵持不下 , 憋着一肚子气回来了 。
长孙皇后很少见太宗发那么大的火 , 问他:“不知道陛下想杀哪一个?”唐太宗说:“还不是那个魏征!他总是当着大家的面跟我过不去 , 叫我实在忍受不了!”
长孙皇后听了 , 一声不吭 , 回到自己的内室 , 换了一套朝见的礼服 , 向太宗下拜 。 唐太宗惊奇地问道:“你这是干什么?”
文章图片
长孙皇后不紧不慢地说:“我听说英明的天子才有正直的大臣 , 现在魏征这样正直 , 正说明陛下的英明 , 我怎么能不向陛下祝贺呢?”这一番话说得唐太宗心里那个熨帖 , 胸中那团火“唰”一下就下去了 。
你说这个长孙皇后 , 厉不厉害?高不高明?明明是一番苦口婆心地劝说 , 换了一种方式来说 , 听着就像是拍马屁 , 但能让君王平息怒火又能救人一命 , 拍拍马屁又何妨?
虽说良药苦口利于病 , 但有时候为了哄病人将难吃的药吃下去 , 适当给点糖是有必要的 , 因为再好的药也只有吃下去才有用 。 理论上哄病人吃药跟“哄”君王纳谏差不多 , 都不能以强硬的态度逼人就范 。
魏征正直 , 但不会变通 , 如果没有长孙皇后给他善后 , 估计历史要改写 。 他们俩像极了京剧舞台上的两个角色:一个负责唱白脸 , 一个负责唱红脸 , 生生把唐太宗李世民“哄”成了一代明君 。
其实类似的故事在春秋战国时期也发生过一回 , 当时的齐国国君齐景公是个酒鬼 , 曾经有一次连着七天七夜不问朝政 , 一心泡在酒坛子里 。
文章图片
大臣弦章看不过去了 , 就去劝他:“君王已经连喝七天七夜了 , 请您以国事为重 , 赶快戒酒 , 否则请先赐我死了吧!”这语气赤裸裸的威胁啊 , 简直跟一哭二闹三上吊差不多了 。
齐景公很郁闷 , 就向晏子诉苦:“弦章劝我戒酒 , 要不然就让我赐死他 。 我如果听他的话 , 这以后没了酒喝 , 人生哪还有什么乐趣?但是不听他的话 , 他又要寻死 , 你说这可怎么办才好?”
晏子听了说:“幸亏弦章遇到了像您这么宽厚的国君 , 他要是遇到夏桀、殷纣王 , 脑袋早就落地了!”齐景公一听果断戒酒 。
看看长孙皇后说过的的话 , 再对比晏子这段话 , 是不是有异曲同工之妙?也不知是凑巧 , 还是长孙皇后抄袭了宴子 。 但不管怎样 , 他们都达到了共同的目的:既保住了国君的面子又让国君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 , 还救了别人一命 。
忠言为什么逆耳?因为听起来就像是在教训人 。 帝王其实很多时候跟小孩子一样 , 喜欢听好话 , 需要别人哄 , 如果总是像里革那样板起面孔来在他们面前喋喋不休 , 很容易激起他们的叛逆心理 。
文章图片
长孙皇后和晏子就是深谙这一点 , 所以能在关键时候把唐太宗和齐景公这两头顺毛驴的毛捋顺 。
不管是鲁成公、鲁宣公还是唐太宗、齐景公 , 他们都属于比较乖的“孩子” , 简单粗暴行不通 , 那就哄一哄给人家戴戴高帽也可以 。 但是以下这两位就比较有个性 , 没有一点智慧恐怕搞不定 。
第一位说的是春秋战国时期赫赫有名的赵威后 。 当时赵太后刚执政 , 秦国就趁机向赵国进行了猛烈的进攻 。
赵国不得已只好向齐国求救 , 齐国同意支援 , 但是要求把赵太后的幼子长安君作为人质 , 才能出兵 。
赵太后溺爱幼子 , 坚决不肯 , 并明确对前来劝说的大臣们说 , 谁再敢来劝 , 她就吐谁一脸唾沫 。
- 娱乐盘点大剧院|司马小绢讲历史:揭秘古代当铺之间的暗号
- 古代的历史单集|宋代创造了复杂的地方行政体系,为了防止藩镇割据再现
- 老五途说|如今人人都想去做,个个成富豪?,在古代这个职业最卑微
- |古代最懒一幅对联,下联一字不差照抄上联,却成千古名句流传至今
- 品读历史故事|若不是生在帝王家,都将是名垂千古的牛人,古代投错胎的四位皇帝
- 科技论|古代帝王中的一股清流:赵匡胤选择杯酒释兵权而不是大开杀戒!
- 指点江山|难道太监的工资很高吗?其实并不是,古代那么多人当太监
- 云说历史|只是为了装酷吗?其实大有用处,古代将军为什么经常要系上披风
- 历史真相背后|可以知兴替,那么现在世界格局最像古代哪个王朝呢?,以史为鉴
- 历史界的小船|为何被称为“破瓜”?真相没有你想的那么奇怪,古代少女16岁出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