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从郑国大夫子产的外交辞令中看他的“共赢之道”

【历史故事】从郑国大夫子产的外交辞令中看他的“共赢之道”
文章图片
公元前538年 , 楚灵王问郑国大夫子产晋平公会否允许诸侯参与他发起的盟会 。 子产回答会的 , 并且给楚灵王分析了理由 。
楚灵王大概很是认可子产的理由 , 接着又问:“我的所有要求 , 是不是都能够得到满足?”子产回答:“要别人只满足你的要求 , 不行 。 要别人在满足你的要求的同时能满足他自己的欲求 , 才行 。 ”
子产的意思是你对别人的要求 , 一定要对这个人也有利 , 这个人才会实现你的要求 。 说到底就是:寻求共赢才是自己对于他人欲求能够实现的最好方法 。 子产的这一观点可概括为“共赢之道” , 他十分推崇这个观点 , 这从他的几次外交辞令中就可以看出来 。
公元前551年 , 晋国派人到郑国征召郑简公去晋国朝觐 , 郑国执政大夫派子产回答使者 。
【历史故事】从郑国大夫子产的外交辞令中看他的“共赢之道”
文章图片
【历史故事】从郑国大夫子产的外交辞令中看他的“共赢之道”】子产的回答柔中带刚 。 他先将郑国在郑简公即位之初背弃晋国 , 朝觐楚国的原因归于晋国对郑国的无礼 。
原文大略是这么说的:“寡君即位之处 , 朝觐于晋国 , 晋国执政大夫无礼于寡君 , 寡君因此于次年朝觐楚国 。 楚国此时国力强盛 , 对我国有礼 , 寡君害怕晋国责怪他不忠诚于有礼的国家 , 就没有背弃楚国 。 ”
接着子产又将郑国因为楚国国力下降 , 晋国逼迫郑国顺服 , 郑国自此顺服晋国 , 并且对晋国忠心无二的情况一一例举出来 。
原文大略是这么说的:“萧鱼之役后 , 晋国威逼我国 , 楚国势弱 , 我国由此顺服晋国 。 此后寡君屡次朝觐晋国 , 不朝觐那些年 , 每一年也都有使者访问晋国 , 听从晋国的役使 。 ”
【历史故事】从郑国大夫子产的外交辞令中看他的“共赢之道”
文章图片
最后子产总结郑国对晋国朝觐取决于晋国是否善待郑国 。
原文大略是这么说的:“晋国如果体恤郑国的国情 , 存有稳定郑国的心思 , 郑国不用晋国派人来郑国 , 郑国也会自己去朝觐晋国;晋国如果只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 , 而不体恤郑国的国情 , 那么这就是视郑国为仇敌 。 ”
很明显子产这篇辞令表达的就是:晋国想要实现郑国朝觐的目的 , 前提是这件事对郑国有利;即共赢才是实现欲求得最好办法 。
晋国对子产这番回答有什么回应 , 《左传》没有记载 , 但从后面晋、郑两国没有翻脸来看 , 晋国至少没有进一步逼迫郑国 。 但是从《左传》后面提及郑国对晋国的进贡的负担依旧沉重来看 , 晋国对郑国的态度似乎并没有改善 。
【历史故事】从郑国大夫子产的外交辞令中看他的“共赢之道”
文章图片
公元前549年 , 因为晋国人要求诸侯向晋国进贡的财货数额很高 , 郑国大夫子产写了一封信让跟随郑简公一起去晋国朝觐的大夫子西转交给晋国执政大夫范宣子 , 劝说范宣子减轻诸侯对晋国朝贡的负担 。
在这封劝说信中 , 子产并没有站在诸侯的立场向范宣子诉苦 , 而是站在范宣子的立场分析诸侯朝贡晋国负担过重这件事对晋国乃至范宣子家族产生的危害 , 来说服范宣子减轻诸侯朝贡晋国的负担 。
子产信中对诸侯朝贡晋国负担过重产生的危害大概是这么说的:“阁下执政晋国 , 不致力德行 , 反而注重财货 , 我很奇怪 。 我听说君子执政国家 , 不担心财货多少 , 而是担心名声好坏 。 诸侯的财货如果都聚集在晋国公室 , 诸侯对晋国就会有二心;如果阁下占据了这些财货 , 晋国诸大夫就会对阁下有二心 。 诸侯对晋国有二心 , 晋国就会衰弱;晋国诸大夫对阁下有二心 , 阁下就有危险 。 ”
【历史故事】从郑国大夫子产的外交辞令中看他的“共赢之道”
文章图片
范宣子看完子产的信后 , 被他说服 , 同意减轻诸侯朝贡晋国的负担 。 子产这篇辞令因为追求的是共赢 , 所以赢得了范宣子的信任 , 最终实现了自己的目的 。
不久之后子产因为郑国进攻陈国而遭受晋国人责怪向晋国人辩解;更久以后他陪同郑简公朝贡晋国时 , 毁坏晋国招待诸侯使者的屋舍 , 又为被晋国人责怪而辩解;两次都是站在晋国的立场 , 点明双方的共同利益 , 最终成功化解晋国的责怪 。 可见 , “共赢之道”确实是实现自身对于他人的欲求的好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