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骑|单骑寻觅松江老宅 4000张照片记录乡愁( 二 )


从后侧楼房的三楼俯瞰杨宅,夏逸民感慨,这一片片小青瓦竟能铺成如此完美的作品。杨宅的屋脊呈现了曲线之美,把大屋顶分割成不同的曲面,而每一个屋顶曲面由一条条瓦垄排列组成,展现了长短不一的线条之美,屋顶边缘檐口成一直线,在翼角处交汇。“这是传统营造工艺的匠心展现,也是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完美体现。”夏逸民说,“说到落厍屋,也许很多人都没有概念,但这其实是松江、青浦、金山、奉贤以及浙江北部地区的旧式农民住宅,它最主要的特征就是庑殿式大屋顶,整个屋面由四个坡面组成,形成了一条两端微微上翘的主脊和四条垂脊。”
因为沿海地区夏季多暴雨台风,乡民以草结庐,屋顶参照庑殿顶做成流线型,减小阻力以抗强风,并有利于屋顶雨水顺势流下,所以称之谓“落舍”,古代汉语中厍同舍,“落厍屋”“落舍屋”或“落舍房”的名字由此而来。由于地域不同,落厍屋的称谓也是五花八门,由上海市规划与自然资源局主持编写的《上海乡村传统建筑元素》一书中对这类建筑的名称为落厍屋。
在实地探访中,夏逸民发现,松江的落厍屋一般坐北朝南,屋前有场地,屋后置竹园、菜园。正屋规模不一,有三开间、五开间,但以三开间居多。现存的落厍屋中,保存完整状况良好的总共有30余套。每当有这些新发现,夏逸民都会把照片发给自己在网上结识的“考古发烧友”,一起交流经验、互相学习。“我还有很多要学的,比起专业的古建筑研究者,我写的东西还很浅,也有很多不足,但我希望能够尽自己的力,将松江这些传统民居呈现在大家眼前。”为此,夏逸民还新购买了专业的摄影设备,并打算于今年再重访一部分村落,拍下更好的照片。
单骑|单骑寻觅松江老宅 4000张照片记录乡愁
文章插图
为松江留住文化记忆
一个山清水秀的地方,怎能少了富有文化气息的古建筑。古建筑是历史文化的载体,也是乡村记忆的灵魂所在。当看到现存的老宅大多已经十分破损,且数量也正在不断减少后,夏逸民深刻地意识到,自己必须做些什么,才能让更多的人了解并守护这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每当我看到这些老的建筑,就不得不感叹先人们的创造力,但看到它们如今的模样,又心生怜爱之心。”夏逸民说,老的建筑承载了很多悠久的历史,它们的保留,既能够传承文化,也能让更多人记住乡愁。
在石湖荡镇的张庄村,就有一幢保存完好的前后埭落厍屋,建筑坐北朝南,面宽三间,建于清末民初。老宅的墙门间背后设有锦衣架仪门一座,上有“泖滨毓秀”四字。庭心有回字纹仄砖铺地,但由于荒废多年,显得杂草丛生。“老宅后埭的3扇长窗的中夹堂还雕刻有古代人物故事,分别为‘左右逢源’‘关公战黄忠’‘惊艳’。能同时拥有仪门、骆驼川木雕、方砖铺地这些要素,这处老宅可称为落厍屋之精品,是非常罕见与宝贵的。”夏逸民说,像这样保存完好、形制完整的落厍屋具有较高的历史、建筑、艺术价值,对于研究松江当地的人文历史、建筑风貌也有着极为重要的保护价值。
据村民介绍,老宅的主人早年积累了一定的财富,在当地建造了这样一处较为气派的民居,然而随着小辈们搬迁离开,老屋也被弃之不用了。事实上,松江像这样的老宅有不少都已经空置,因太久无人打理,而显得有些破败。夏逸民深知老建筑保护有许多现实的无奈,“尽管如此,我还是希望尽一份力,让更多人能注意到这些老建筑,也许它们在某一天就重新焕发生机了,即使不能,它们最起码也在人们心中留下了印记。”夏逸民说,对老建筑的热爱将继续推动着自己在古建筑领域向前走,做好乡村老宅的民间记录者。
单骑|单骑寻觅松江老宅 4000张照片记录乡愁】新民晚报采访人员 王军 通讯员 陆延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