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采访人员 王卉
张爱玲,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具传奇性、最具才情、最摩登的女作家。她7岁写小说,12岁开始发表作品,23岁写就《倾城之恋》,轰动一时,流传至今。
20世纪40年代,张爱玲的《倾城之恋》等小说,在上海文坛引起巨大的轰动。她的小说继承传统又超越传统,有着“说书人的构思、冷静的叙述心态、参差对照的写实手法、感觉外化的心理描写、突出的个性化的直觉意象以及苍凉的美学意境”,形成了独一无二的“张爱玲文体”,让无数人沉醉其中,在她似乎不经意的文字中,共鸣、感动、震撼。
文章插图
近日,张爱玲《传奇》《流言》两部书的初版重现版,由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推出,两书均使用了当年初版时的装帧和选篇,尽量还原原初的编排方式,让读者不仅从文字中感受张爱玲的才情,还能从书的封面设计和插图,看到一个被写作“耽误”的设计师。
《传奇》是张爱玲的第一部小说集,于1944年出版,一经面世便轰动上海滩,4天内销售一空。书中收录了张爱玲23岁至24岁间发表的短篇小说,由她亲自选篇,其中包含《第一炉香》《倾城之恋》《金锁记》等经典篇目。
在《传奇》中,张爱玲以一种十分冷静的态度,将纷乱烟火中的一点真心,写成传奇,写成人生。曹七巧、葛薇龙、白流苏……小说中讲的是她们的摩登爱情,也是每个人的细琐生活。
文章插图
《流言》是张爱玲第一部随笔集,于1944出版,延续了《传奇》创造的热潮。书中收录了张爱玲23岁至24岁间创作的随笔散文。在这些文字中,她不仅谈论读书作画,还有日常生活记趣,以及姑姑与好友炎樱的轶事摘录。在这本书中,我们能看到一个真实而更有温度的张爱玲,了解她成名前后的所思所想。
文章插图
成名于上海文坛时,张爱玲年仅23岁。这位旷世才女,骄傲又狡黠,时不时会冒出一个让人意想不到的念头:“等我的书出版了,我要走到每一个报摊上去看看,我要我最喜欢的蓝绿的封面给报摊子上开一扇夜蓝的小窗户,人们可以在窗口看月亮,看热闹。我要问报贩,装出不相干的样子:‘销路还好吗?——太贵了,这么贵,真还有人买吗?’呵,出名要趁早呀!来得太晚的话,快乐也不那么痛快。”
很多人不知道,张爱玲是一个被写作“耽误”的设计师。《传奇》初版的封面就是由她亲自操刀的,“整个一色的孔雀蓝,没有图案,只印上黑字,不留半点空白。”标题则由书法家邓散木题写。
而《流言》出版时,她又给了自己一个发行者的身份:自己找纸张,跑印刷厂,“郑重付刊”。《流言》中的数十幅插图由张爱玲亲手绘制。她画风别致,笔触细腻,封面则由她的好友炎樱设计。
文章插图
张爱玲经常与好友炎樱都喜欢研究新潮服饰,两人经常身穿自己设计剪裁的“奇装异服”。据说,“她为出版《传奇》,到印刷所去校稿样,穿着奇装异服,使整个印刷所的工人停了工。”
“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所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的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赶上了,那也没有别的话可说,惟有轻轻的问一声:‘噢,你也在这里吗?’”
“‘流苏,你的窗子里看得见月亮么?’流苏不知道为什么,忽然哽咽起来。泪眼中的月亮大而模糊,银色的,有着绿的光棱。”
文章插图
“(碧落)她不是笼子里的鸟。笼子里的鸟,开了笼,还会飞出来。她是绣在屏风上的鸟─悒郁的紫色缎子屏风上,织金云朵里的一只白鸟。年深月久了,羽毛暗了,霉了,给虫蛀了,死也还死在屏风上。”
“无条件的爱是可钦佩的——唯一的危险就是:迟早理想要撞了现实,每每使他们倒抽一口凉气,把心渐渐冷了。”
张爱玲的这些文字,让多少人读罢掩卷,久久思索,生出无限感慨来。
文章插图
蒋勋说:“《流言》很给我一种文字和思想上的震撼。一种干净俐落得文体,一种诚实而不伪饰得想法观念。……写到了人性甚深之处,使人觉得文明的荒凉,觉得满眼繁华,只是一季匆匆的幻相。”
- 艺术|让日常生活美起来|南京东路上竖起潮流新地 沉浸式展览开启治愈之旅
- 上海|“佳士得上海”迁入新址 外滩再添艺术新空间
- 鸡舍|可生食鸡蛋成消费"新宠",它真的安全卫生吗?
- 正定|202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终评名单公布 正定开元寺南遗址入选
- 清华大学|美术馆嵌入产业园,上海打开“科创+文创”新模式
- 肯德基|00后大学生的「职业代吃」江湖:重新定义“吃软不吃硬”
- 中国艺术|新文化地标展现中华瑰宝魅力
- 青岛西海岸新区科协|西海岸新区启动碳达峰宣传活动计划在10个单位进行巡展
- 专题片|10档重点创新节目将亮相总台2022年央视综合频道
- 新书掠影|读书 | 社会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