饵料|钓鱼:窝子里鱼星泛滥,就是不吃饵,4个极有可能的原因!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饵料|钓鱼:窝子里鱼星泛滥,就是不吃饵,4个极有可能的原因!】
打窝后窝子有鱼或鱼星泛滥 , 但鱼却不吃饵 , 几乎所有的钓鱼人都曾遇到 , 产生的原因也不尽相同 。 那么都是哪些原因导致鱼在窝子游弋、逗留 , 但却不吞食饵料呢?又该如何解决?本文以此为起点 , 一窥究竟 。
窝子有鱼 , 鱼不吃饵的原因及解决措施资深钓鱼人清楚 , 窝点有鱼 , 鱼却不吃饵的原因众多 , 水质、气压、溶氧量、水温等等均可能导致鱼不摄食饵料 , 但常见、出现频率最多的原因并不多 , 下文分享几个可能性较大的因素 。
首先是饵料不对路 , 导致鱼不摄食 。 每个鱼种都用各自的食性偏好 , 比如鲫鱼喜香腥食物 , 鲤鱼偏好甜香 , 而鲢鳙对酸臭情有独钟 , 因此窝点里鱼星泛滥 , 如果选用的饵料味型并不是鱼所喜欢的 , 自然会更多地吞食窝料 , 忽略钓饵料 。 另外鱼的食性并非是固定不变的 , 而是随周围水体环境时刻调整、变化:有些鱼活动的水域偏肥 , 食物丰富 , 此时鱼对味型清淡或本味饵更感兴趣 , 如果依然用味型浓郁的饵料 , 常常效果不佳;同理 , 如果是水质偏瘦的水域 , 饵料选用的过于清淡 , 也难有好鱼情 。 所以遇到饵料不对路导致鱼摄食不积极 , 应果断调整饵料味型、状态 , 结合鱼的种类、季节、水体环境等因素 , 把鱼能接受的饵料逐个尝试 , 直至有鱼口出现为止 。
其次饵料陷入浮层、酱层 , 以至于鱼无法发现饵料 , 自然难有鱼口 。 水底有浮层、酱层的水域并不少见 , 像农村的老鱼塘、窑坑 , 及多年未曾清淤的河道频繁出现 。 浮层、酱层的形成大都是因沉没水底的植物茎叶、藻类微生物腐烂、发酵 , 最终积累形成一层轻质物 , 包括一些落入水底的浮尘 。 钩饵入水后 , 因质量大远远超过浮层、酱层的承载力 , 很容易陷入其中 , 最后被其遮挡、覆盖 。 窝点里的鱼 , 四处游弋 , 但无法发现饵料 , 加之有窝料可吞食 , 无鱼口、浮漂不动作 , 也属正常 。 这时垂钓 , 建议钓离底或钓半水 , 饵料处于浮层上方 , 保持一定的距离 , 避免饵料再次陷入酱层 , 方便鱼的发现、吞食 , 一般不多长时间 , 就会有鱼口出现 。
再者钩饵所处的位置 , 与鱼不是一个水层 。 鱼都有各自长时间栖息、聚集的水层:鲢鳙多在中上水层游动;鲫鱼、鲤鱼、鲶鱼等则主要在底层活跃 , 因此正常施钓均选择鱼所在的水层 。 而问题的关键是鱼并在所属的水层不游动 。 比如夏季阴雨天气 , 中上水层水温低、溶氧量高 , 鲫鱼、鲤鱼在趋温、趋氧的驱动下离底上浮;再比如冬季白天阳光辐射强烈时 , 中上水层明显高于底层 , 鱼也会离底上浮 。 如果此时已然固执钓底 , 无鱼口或鱼口零星再正常不过 。 此时应及时改钓底为钓离底或钓浮 , 通过不断调整水线的长度 , 改变饵料在水层的位置 , 直至有连续的鱼口出现为止 。 笔者夏季曾多次在阴雨天气野钓 , 经常碰到水面鱼星泛滥 , 但鱼口零星的情况 , 大都是鱼离底上浮 , 这时改为钓浮 , 用不多长时间就会有鱼上钩 。
最后可能有掠食性鱼进入窝点 。 相比杂食性鱼 , 黑鱼、鲶鱼等掠食性鱼 , 嘴大、摄食凶猛 , 主要以小白条、麦穗鱼、趴地虎等小杂鱼为食 。 一旦它们进入窝点 , 其他鱼基本都逃之夭夭 。 比如黑鱼吞食食物后 , 水面会出现大片细碎的小水泡 , 即常说的鱼星 , 意味着黑鱼就在水底窝点逛游 。 鱼口经常是立即减弱 , 浮漂不再动作 , 除非是黑鱼、鲶鱼等离开窝点 , 鲫鱼、鲤鱼等才会进入重新摄食 。 其实钓友完全可以把鱼钩钩刺一条麦穗鱼 , 抛入窝点钓黑鱼 , 黑鱼摄食干脆 , 所以不必考虑浮漂调钓的问题 , 只有黑漂基本跑不掉 。
- 祁阳|姚暹渠钓鱼 禁而不止
- 饵料|洪水过后检点蚯蚓,专门钓这种“傻鱼”
- 饵料|一文讲透“散炮”的开法与运用,让你离爆护更近一些!
- |“和女友出来钓鱼,我的注意力无法集中了...”哈哈哈哈这谁顶得住?
- 太湖|太湖边一群市民放生大量甲鱼,却遭钓鱼人阻止,双方起争执
- 八一|八一水库迎八一,只为一菜来钓鱼
- 狐狸|尼泊尔发现高智商狐狸,竟自己用绳子钓鱼,钓上的鱼比自己还大
- 鲤鱼|钓鱼:同样用玉米钓鲤鱼,结果却是天壤之别,那是加工出了问题
- |缅甸男子出门钓鱼迟迟未归,家人在水池内看到最不想看到的场景
- 饵料|带女朋友出来钓鱼,但我根本不能集中精神,哈哈哈哈哈哈估计今天一无所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