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王安石为何要“泄湖为田”?

隋朝统一全国后 , 随着南朝的逐步衰亡 , 南京城市地位开始下降 , 玄武湖自然也就此被冷落 , 到了宋朝时期 , 玄武湖的淤塞情况已经极度严重 。 于是 , 在王安石第二次调任江宁知府时 , 便提出了“泄湖为田”的解决方案 , 此举虽然增加了贫民的耕地 , 也为国家增加了财政收入 , 但他却忽视了玄武湖作为南京重要水利设施的作用 , 导致南京城陷入“雨则涝 , 旱则涸”的局面 。
【历史故事】王安石为何要“泄湖为田”?
文章图片
王安石为何要“泄湖为田”
在隋朝攻灭南陈一统天下后 , 曾下令将南京城夷平 , 这是玄武湖首次遭劫 , 导致玄武湖就此消失两百多年 。 此后 , 隋唐时期随着政治中心的北移 , 南京地位下降 , 玄武湖也就此被冷落 , 直到五代十国时期 , 南唐政权才使得玄武湖一度复兴 。
【历史故事】王安石为何要“泄湖为田”?
文章图片
而到了北宋时期 , 《宋史·河渠志》有载“城北有后湖 , 往时岁旱水竭 , 给为民田 , 凡七十六顷 , 出租钱数百万 , 荫灌之利遂废” , 可见此时的玄武湖淤塞面积极广 , 部分湖面在干旱后已经被开辟为农田 , 长此下去 , 玄武湖必然要再度消失 。
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年)深秋 , 变法受挫的王安石再度外放为江宁(今南京)知府 , 面对关乎江宁百姓生存的玄武湖问题 , 王安石陷入了深思 , 如果将淤塞严重的玄武湖弃之不用 , 自然极为可惜;可是如果要疏浚复湖 , 又显然是一项耗时耗力又耗财的巨大工程 , 再三思索后 , 王安石终于做出了一个“泄湖为田”的巨大决定 。
【历史故事】王安石为何要“泄湖为田”?
文章图片
熙宁八年(1075年)深秋 , 王安石向宋神宗上了一道《湖田疏》 , 其中写道“臣蒙恩特判江宁军府 , 于去年十一月十一日到任管当职事 。 当时集官吏军民 , 宣布圣化 , 启迪皇风 。 终戍一载 , 所幸四郊无垒 , 天下同文 。 然臣窃见金陵山广地窄 , 人烟繁茂 , 为富者田连阡陌 , 为贫者无置锥之地 。 其北关外有湖二百馀顷 , 古迹号为玄武之名 , 前代以为游玩之地 , 今则空贮波涛 , 守之无用 。 臣欲于内权开十字河源 , 泄去馀水 , 决沥微渡 , 使贫困饥人尽得螺蚌鱼虾之饶 , 此目下之利 。 水退之后 , 济贫民 , 假以官牛、官种 , 又明年之计也 。 贫民得以春耕夏种 , 谷登之日 , 欲乞明敕所司 , 无以侵渔聚敛 , 只随其田土色高低岁收水面钱 , 以供公使库之用 , 无令豪强大作侵占 。 专驾巡狩 , 复为湖面 , 则公私两便矣 。 伏望明降隆章 , 绥怀贫腐 。 ”
【历史故事】王安石为何要“泄湖为田”?
文章图片
从这封奏疏来看 , 王安石的目的很明确 , 他希望通过在玄武湖中开辟十字形河道 , 将湖水泄去 , 然后将湖中的鱼虾分给江宁的穷苦百姓 , 等到湖水泄完后 , 再将田地分给贫民耕种 , 此举一来可以解决当地民生问题 , 另一方面则可以为朝廷增加财政收入 。
“泄湖为田”的恶劣影响
从实际效果来看 , 王安石“泄湖为田”的措施显然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好政策 , 然而他却忽略了一个重要因素 , 那就是玄武湖同样是南京水利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 他的这项举措虽然在当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 长久来看 , 却显然是得不偿失的 。
【历史故事】王安石为何要“泄湖为田”?
文章图片
早在三国时期 , 孙权便曾在南京开挖潮沟、运渎、青溪等河道 , 使其与玄武湖相通 , 通过积蓄周围山上流下的雨水 , 一方面可以向南京城输水 , 另一方面则可以用来运输和灌溉 。 同时 , 如果遇到洪水 , 玄武湖还是一个不错的蓄水地 , 避免城市遭遇水患 。
而在王安石上书之后 , 宋神宗很快便同意了他的这一主张 , 于是改湖为田的工程得以实现 , 而玄武湖则几乎彻底消失了 , “惟城北十三里仅存一池” 。 而许多年后 , 返回江宁的王安石再度来到玄武湖 , 往日的湖水已经变成了绿田 , 眼看自己的计划已经得到实施 , 王安石暂时抛开了变法受挫的烦恼 , 心情愉悦的在杨德逢屋壁上留下了一首诗——《书湖阴先生壁》 , “茅檐长扫净无苔 , 花木成畦手自栽 。 一水护田将绿绕 , 两山排闼送青来” 。
【历史故事】王安石为何要“泄湖为田”?
文章图片
恐怕王安石怎么也没有想到 , 他的这项“利国利民”的好政策 , 却给南京城带来了灾难性的影响 , 不久南京便陷入了“雨则涝 , 旱则涸”的尴尬境地 , 城内河道更是因为缺水而逐渐淤塞 , 原本三面环水的南京城就此变成了一个缺水城市 。 南宋时期 , 《景定建康志》便曾指责王安石“田出谷麦 , 所利者小;湖关形势 , 所利者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