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闻|静安周周谈|《风云儿女》与国歌有何渊源?一起重温背后故事( 二 )


而其成为国歌是在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决定的 。 9月23日 , 周恩来听取第六小组秘书彭光涵汇报新政协代表在讨论国旗、国徽、国歌等方案时发表的各种不同意见 。
9月25日 , 毛泽东、周恩来约请各方人士开会 , 协商确定国旗、国歌等问题 。 会议对国旗、国歌、国都、纪年问题取得一致意见 。 9月27日下午 , 马叙伦报告说:“《义勇军进行曲》产生于抗战烽火之中 , 多年中外皆知 , 是中华民族之声 , 目前尚未有可代替的 。 ”报告作完之后 , 全体代表一致赞成 , 鼓掌通过 。
邵雍介绍 , 会议一致通过国歌暂用《义勇军进行曲》、国旗为五星红旗、纪元改用公元六项决议 。 “确切的表述是 ,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歌未正式制定前 , 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 。 1982年被正式定为国歌 。 ”
吴海勇进一步表示 , 了解国歌的创作历史 , 是所有对中华民族认同的人们自然会萌生的求知欲 。
“更何况《义勇军进行曲》的创作背景是如此的国势阽危 , 《风云儿女》相关创作群体深怀忧患意识 , 勇担使命 , 为民族为理想为光明为信念 , 奋不顾身 , 努力抗争 , 激发出无穷的力量 。 ”
他认为 , 特别是现在的年轻人 , 更可去效仿 。
“《风云儿女》的创作团队当时都还年轻:田汉创作歌词时36岁 , 聂耳谱曲时23岁 , 夏衍35岁 , 司徒慧敏25岁 , 许幸之31岁 , 孙师毅31岁 。 他们是二三十岁人生的楷模 。 面对国歌背后的优秀群体 , 我们还不应该奋发‘起来’吗?”吴海勇说道 。
走进国歌展示馆:18处多媒体互动场景提升沉浸式参观体验
位于杨浦区长阳路、荆州路交界处的国歌展示馆 , 于2019年迎来了开馆十年后的首次布展提升改陈 。
澎湃新闻|静安周周谈|《风云儿女》与国歌有何渊源?一起重温背后故事
文章图片
盛晴欢
特邀嘉宾——杨浦区红色文化发展中心(国歌展示馆)副主任、副馆长盛晴欢透露 , 改陈后的国歌展示馆硬件设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 主展厅的面积达2000平方米 , 展厅上线展品410件 。
“最大的亮点就是展陈方式更加新颖 , 18处多媒体互动场景大大提升了沉浸式参观体验 , 拉近了场馆与观众之间的距离 。 ” 盛晴欢透露 , 走进序厅 , 首先可以看到的是四块浮雕 , 从左至右分别对应《义勇军进行曲》歌词中的“起来”“血肉长城”“万众一心”“前进” 。 四块浮雕可移动 , 最后拼成一块巨型浮雕 , 表现在民族危亡时刻 , 全国人民团结一心 , 奋勇向前 。
第二乐章“时代呼唤的最强音”中 , 有处场景是《风云儿女》的再现 , 主要通过影片中主演的人物雕塑、蜡像 , 再现影片《风云儿女》拍摄场景 。
第三乐章“民族解放的冲锋号”中 , “金城大戏院首映盛况”主要表现戏院售票厅观众踊跃购票观看影片《风云儿女》的场景 。 观众可以置身排队人群中 , 在“售票厅”处领取戏票 , 走进金城大戏院“微剧场” , 观看影片精彩片段 , 体验当年银幕下观众齐声高唱《义勇军进行曲》的震撼场面 。
盛晴欢说 , 场馆中的“国歌嘹亮”、“我和国歌的故事”、180度的环幕影片等多媒体展项可以根据现实更新调整 。
“如这次在‘国歌嘹亮’的展项中 , 我们就增加了‘武汉人民齐唱国歌、共抗疫情’‘《义勇军进行曲》响彻意大利上空’等视频 。 ”此外 , 在尾厅还设有杨浦八处“红色印迹”多媒体展示 , 观众可以通过触摸展板和扫一扫二维码的方式了解更多杨浦红色文化资源 。
这次改建中 , 场馆还设立了4处仪式教育场所 , 满足不同人群的仪式教育需求 , 进一步提升了场馆的服务能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