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居正|明定陵考古现场:郭沫若亲临现场指导,最后一张是万历的尸骨( 二 )


他亲手将张居正用十年打造的万历中兴毁于一旦 , 在他死后七年便有各地的农民起义以及后金的攻城掠地 , 他在政期间的行为方式是明毁灭的主要原因 。
开墓启棺时间来到1956年 , 中国建国 , 在郭沫若的不断申请下国家同意挖掘明十三陵 , 原定挖掘明长陵 , 但是经过勘测发现明长陵结构复杂 , 砖石沉重 , 若要挖掘需要能工巧匠万人 , 挖掘十数年才能成功 , 因此便放弃了明长陵转向了更宜挖掘的明定陵 , 也就是万历的墓穴 。
帝王陵墓在古人心中是神圣不可侵犯的 , 因此在设计之初也不曾留有给后代开启的大门 , 考古人员更是历经两个月的时间才确定陵墓入口 , 却又在打开墓的方式上犯了难 , 帝王陵寝的宫门是用汉白玉制造的 , 严丝合缝没有留下开启的余地 。
一番钻研过后考古人员在古书中找到了开门的方法 , 用一种被称作“拐打钥匙”的特殊工具开启了明定陵的宫门 。 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经国务院批准 , 有计划、有组织、主动发掘的帝王陵墓 , 其中出土了大量有研究价值和历史意义的丝织品 , 金玉等文物 。
当中国向全世界宣布明十三陵中的明定陵已经开启 , 其中出土大量锦缎和丝织品 , 历经三百年的时光洗礼 , 这些布料有的依旧闪闪发光 , 对于明代已失传的丝织技巧的研究做出极大贡献 。
陵墓的主人朱翊钧与他的两位皇后被一同放在后殿 , 三进院的地下宫殿气势宏大 , 建材奢侈 , 全部是用大块的青白石砌成的拱劵 。
三位宫殿主人则被放置在三口一人高的朱红棺椁中 , 开棺时肉眼可见三人发丝依旧柔顺有光泽 , 虽然尸体经历百年时光早已腐烂 , 但是骨架保护得十分完好 , 尸体周围更是被放满了奢侈的金银玩物 。
消息一经放出 , 全世界的目光都放在了这座古老的陵墓上 , 中华五千的底蕴除了文化的传承 , 更是由一座座陵墓证实和记录着历史 。
焚尸弃棺由于当时技术落后 , 导致许多文物在出土后没能得到妥善的保管 , 包括作为人关注的丝绸也只经过了简单的玻璃水的浸泡后便拿来展出 , 在有没有任何保护的情况下暴露在空气中 , 加速了腐败和破坏速度 , 更多的珍品也在这样不完善的情况下失去了光泽 , 不复出土时的光鲜亮丽 。
一如秦始皇陵里褪色的兵马俑 , 这也成为了中国考古界的一大遗憾 , 并由此 , 由总理下发说明 , 禁止主动开采帝王陵墓 , 希望在未来足够发达的科技下 , 能够再让世人见证他们的光彩 。
时至1966年特殊时期 , 万历作为封建帝王被批斗 , 而批斗他的方式则是将他与两位皇后的尸体与画像扔入火中焚烧 , 挫骨扬灰 , 并将三人的棺材扔到山沟里 , 焚尸弃棺 , 不知万历生前是否会知百年后的他与他的师父张居正有了同样的遭遇 。
明定陵的开启便是一场痛 , 无论是得不到妥善保管的文物还是特殊时期被毁掉的尸体 , 都是中国历史的遗憾与缺失 , 这也证明了在这件事情中各方所行之错 。 历史长河中留有许多奥秘 , 但是时光才是开启大门的钥匙 。
我们无法裁决历史的任何人物与事情 , 因为正是这样的存在才有了今日的时代 , “我死后哪管洪水滔天”无论是万历还是路易十五 , 他们虽被后人唾骂 , 但是终究无法改变那个年代的一丝一毫 , 历史终究是历史 , 它的作用便是让我们铭记历史的错误 , 重新出发 。
【张居正|明定陵考古现场:郭沫若亲临现场指导,最后一张是万历的尸骨】文/林伯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