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王镇——主动担当作为的济南名宦( 二 )


审理案件本为府州县地方官的“安民切务” , 但由于各种缘故 , 京控省控案件络绎不绝 , 有的是不负责任 , 有的属案情复杂 , 有的系期限已到 , 草率结案 , 有的甚至是外省人来打官司 , 比如江西人黄治高在山东恩县被抢银物 , 进京控告 。 按照大清律例 , 盗窃抢夺杀人各案都有规定审结期限 , 不能无限期拖延 , 如果到期不能结案 , 则属知县知府等地方官失职 , 特别是案件积多不能清讼 , 逾期严重者 , 朝廷会给降级甚至革职处分 , 无形中造成一些冤假错案 , 如蓬莱县曲文和案、潍县马光起案、夏津县王炯案、曹县郭六案 , 皆系原审错误 , 造成冤抑 。 王镇据实平反 , 明察秋毫 , 为君分忧 , 不辞辛劳 , 协助巡抚清理了大量疑难案件 。
矢志不渝编纂《济南府志》
编纂《济南府志》是重大文化工程 , 难度不小 。 府志第一次编纂印行是朝廷下令各地普修志书时 , 时间在康熙三十一年(1692) 。 彼时属初创 , 济南府辖4州26县 , 经过康雍乾嘉道五朝140多年 , 济南府境有了很大变化 , 客观上需要一部新志来体现 。 而主观上 , 按30年一修的标准 , 自雍正朝首任济南知府姚让始 , 至道光朝知府丁运泰止 , 历任75位知府 , 共111年时间 , 无人启动府志编纂 。 “非有敕修之令 , 其肯为此迂阔不急之务者有几?”
今天 , 打开道光《济南府志》 , 看到的第一作者是王赠芳 , 这是由于道光府志启动于王赠芳任济南知府时 。 很可惜 , 未及二载 , 王赠芳升迁到云南为官 , 府志只完成2卷 , 就面临岌岌可危的夭折窘境 。
王镇上任后 , 主动接手府志编纂工作 。 由于王赠芳原先聘请的编辑因家事回乡 , 王镇重新聘请了4位富有学问的人为编辑 , 专门拿出几间官舍作为修志局的办公场所 , 他们向社会广泛征集济南府及各州县的历史资料和各种记载 , 继续王赠芳未竟的事业 , 表现出强烈的担当精神 。 这也是山东巡抚钟祥推选王镇为济南知府的原因 , 当时泰安知府王镇、兖州知府琦成额 , 均堪胜任 。 钟祥经过调查 , 知道王镇由县令起家 , 经过很多岗位的锻炼 , 逐渐升迁为泰安知府 , 他很有才干 , 处事既镇定又果敢 , 在山东为官时间长 , 熟悉地方民情 , 官声很好 , 百姓爱戴 。 因此 , 极力向皇帝推荐王镇为济南知府 。
应该说 , 钟祥慧眼识珠 , 有伯乐相马之才 , 他力挺保荐的王镇果然勤政有为 , 不辱使命 。 编纂府志虽非当务之急 , 不是知府的规定动作 , 巡抚也没有明确要求 , 但王镇没有等闲视之 , 听其自生自灭 , 而是主动接办修志局 , 自觉延续济南历史文化的脉络 。 续修《济南府志》三年后 , 王镇升迁为登莱青道员 , 按说作为府志牵头人的责任已尽到 , 他完全可以把此项任务委托给后来者 , 毕竟《济南府志》的大部分内容都已成稿 , 问心无愧 。
难能可贵之处在于 , 王镇升职后竟然随身携带修志局赴新任 。 “讨论之勤 , 经七年之久 , 官再迁而不辍其度 , 盖举世之所难 。 ”山东布政使杨庆琛称赞他“在官而不以既迁而辍其事者 , 古循良遗风也 。 ”最终 , 经王镇亲加厘定 , 以70岁高龄亲手完成了这部济南历史文化巨著 。 《济南府志》修志局从王赠芳创设开始 , 到王镇主持最后完工 , 历经9年时间 , 先后迁址9次 , 历经艰辛和坎坷 , 终于大功告成 。 府志也由草创时的2卷 , 发展为付梓时的72卷170万言 。 由于王镇持续热心投入 , 搜集材料丰赡 , 文卷殆如山积 , 有些不好编入府志的内容 , 他又单独编纂成《济南金石志》印行 , 其与道光府志同属济南文化瑰宝 , 可备泉城掌故无疑 。 从某种意义上说 , 王镇是被人遗忘的济南历史文化的守护者、集成者、传播者 。
【历史故事】王镇——主动担当作为的济南名宦】济南名士多 , 王镇堪其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