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游纪历史会说话|可为何改革刚开始进行,范仲淹就被贬了,宋仁宗要范仲淹进行改革
1043年 , 内外交困的宋仁宗考虑改革 。 他想起了范仲淹 。
几天后 , 范仲淹写出了《答手诏条陈十事》上交仁宗 。 在这个奏折中 , 范仲淹说出一个真理:“历代之政 , 久皆有弊 , 弊而不救 , 祸乱必生 。 ”
仁宗接到范仲淹的报告 , 极为高兴 。 经研究 , 除第七条军事建议外 , 其余九条 , 补充细则 , 陆续下诏 , 全国执行 , 时人称为“新政” , 即后来所谓的“庆历新政” 。 其重点是干部制度改革 , 属于政治体制改革范畴 , 是个非常棘手的烫山芋 。
文章图片
宋代冗官太多 , 历史有名 。 当官的路子五花八门 , 科举考试当然最正宗 。 宋代科举取仕名额出奇的多 。 就取仕人数来看 , 唐代一次不过三五十人 , 元代只有六七十人 , 而宋代一次便录取四五百人 , 数量可谓空前绝后 。 但是 , 科举出身好歹要考一考 , 还算公正合理 。 更多的问题 , 出在“门荫”制度上 。
“门荫”又称“恩荫”“荫补” , 就是俗话说的“大树底下好乘凉”“朝中有人好做官” , 是历朝通例 。
除此之外 , 还有“纳粟” 。 政府扩充军备、疏浚河流乃至赈济救灾 , 富人出来交钱交粮 , 可以封个一官半职 , 这慢慢成了制度 。
以上因素叠加起来 , 自然冗官太多 , 素质下降 。 时任谏官的欧阳修在郢州调研时发现 , 当地一把手王昌运又老又病 , 连走路都走不了 , 要两个人搀扶着才能办公 , 三年下来 , 州政大坏 。 接替他的刘依也已经70多岁 , 耳聋眼花 , 连当朝宰相的名字都不知道 。 欧阳修给仁宗写报告说 , 陛下想一想 , 这样的干部 , 能够治理好地方吗?
范仲淹对此深恶痛绝 , 他认为最关键的 , 首先是削弱“门荫”集团 。 因此在《答手诏条陈十事》中 , 第二条就是限制干部子弟世袭当官 。 同时还打击了“门荫”的变种 , 就是一些大太监仗着大内威势 , 违反规定 , 私自占据首都一些地区很多肥缺单位的一把手位子 , 颐指气使 , 而且十几年不让位 。
范仲淹、富弼和韩琦商量改革 , 第一步是把这些地区领导人的任期定为三年 , 不得私自请求连任;任期超过三年的 , 请皇帝下诏罢免 , 另择合格官员担任 。 同时 , 范仲淹派三个能干的官员明察暗访各级各地官员 , 发现和提拔有才干的官员 , 处置贪官庸吏 。
范仲淹撤职不合格的干部时毫不客气 , 每看到据实调查的报告 , 他就大笔一挥 , 把贪腐官员的名字抹掉 。 富弼说:“一笔勾了他容易 , 可你知道不知道他全家都在哭!”范仲淹的回答成了历史名言:“一家哭总比一个地区都哭要好!”
一旦动真格重新进行利益分配 , 称范仲淹为圣人的就越来越少了 , 这就是人性 。 结果是相当一批大官僚、地方官和大太监开始暗中串通 , 组织力量策划铲除范仲淹 。
一个办法是从经济问题入手 。 新政开始不久 , 甘肃地方官滕子京和张亢就被弹劾贪污挪用机要费 。 这两个人一向被范仲淹器重 , 是新政的坚决支持者 。 机要费是皇帝批给官员的一小笔机动钱 , 在使用上有模棱两可的余地 。 范仲淹见此 , 起而为他俩辩护 。 一个御史中丞认为对滕、张二人处理太轻 , 闹辞职 , 仁宗便再次将滕、张二人贬官 。
文章图片
再就是栽赃诬陷 。 两朝老臣夏竦反对革新 , 因而被名士石介指责为大奸 。 老夏喜欢书法 , 精于字形字体的研究 , 他身边一个丫鬟也精于此道 。 庆历四年 , 他唆使这个丫鬟模仿石介的笔迹 , 伪造了一封石介给富弼写的信 , 内容暗含着要发动政变把仁宗拉下马的意思 。 夏竦把这封信上交仁宗 , 算是重大举报 。 仁宗看了这封信 , 不太相信 , 可内心也不由得犯起了嘀咕 。
特殊利益集团还有一个致命的阴招 , 就是告范仲淹等人暗中结党 , 搞非法组织 。
- 娱乐盘点大剧院|司马小绢讲历史:揭秘古代当铺之间的暗号
- 丹说历史|长平之战的导火索冯姓先祖,后代将相辈出,历史上的小人物
- 小高说历史|为了得到男友的爱,不惜性命,留下感人5字遗言,年轻貌美女毒贩
- 是我历史君|进去10人有9人出不来,600年无人破解,专家:梅花阵,湖南一古村
- 历史的皇宫|外国历史还有四位高皇帝,全部是开国君主,除了中国历史的高皇帝
- 中国青年网|英女子秘密买下有900年历史的古城堡
- 萌小糸说历史|下面人物6选1,你会选择跟谁去盗墓?,如果你穿越成摸金校尉
- 马露聊历史|出身成谜,受宠后乾隆给的封号却令人费解,她近30岁才嫁给乾隆
- 砚武|作为开国君主的刘邦为何历史评价不高?
- 历史图片社|却碾压乾隆的四万首,其中一首大家都背过,刘邦一生只留下两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