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郑讲说历史|古代文人的窘境与通过武侠的自我安慰,百无一用是书生
导语:
壮志凌云几分愁 , 功成名就几人留 。 纵然豪情万丈、纵然满腹经纶 , 可是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 , 文人失意成为了古代知识分子的共性 。 人们听过李白"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 奔流到海不复回"肆意洒脱的浪漫 , 却看不到他"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 , 今安在?"失意时的呐喊 。 听过苏轼"会挽雕弓如满月 , 亲射虎 , 看孙郎 。 "的豪言壮志 , 却不懂他"小舟从此逝 , 江海寄余生 。 "的黯然神伤 。 从李白到苏轼 , 看似是从盛唐到宋朝几百年的时间 , 看似是文坛两大文豪之间的文学变化 , 其实更多的是文人颠沛流离 , 失意失落的一种命运轮回 。
"百无一用是书生"是古代文人对于自我的一个广泛认知 , 是古代文人的一个共同窘境 , 正是由于这样的认知使得古人将自己仕途的失意与人生的壮志 , 化为诗歌中的千言万语 , 化为诗句中以自己侠肝义胆诉衷情的英雄人和 。 文人成为了侠客最热衷的追随者 , 这才有了贾岛"十年磨一剑 , 霜锋未曾试 , 今日把示君 , 谁有不平事?"中对于自己武功卓绝 , 要铲除世间奸邪 , 以一己之力还一个朗朗乾坤的幻想 。 文人与侠客成为了难以寻觅的知音 。 "弃文从武" , 古代知识分子的自我嘲讽
"宁为百夫长 , 胜做一书生" , 书生无用成为了古代文人的自嘲 。 中原历史上出现过不少尚武的时代 , 比如强秦 , 秦人尚武 , 以黑色为尊 , 使得秦军在战国战场上的厮杀格外出色 , 秦国在六国脱颖而出强大的军事力量是基础保证 。 元朝的崛起 , 蒙古部落以武为尊 , 所以才能在马背上驰骋天下 。 然而再强大的武力 , 再出色的士兵 , 终究还是要归于和平 , 这时候文人治国 , 武将安邦便是常态 。
文章图片
图一 , 尚武的秦军图片
加上知识分子入仕在儒学思想的推动下 , 掀起了文人做官前仆后继的浪潮 。 可以说古代出名的文人墨客与官场之间都有着不解的渊源 。 做为封建统治的重要力量 , 文人在国家有难时 , 却只能通自己笔下的文字来做为武器 。 并非是贬低文人之意 , 以武器为笔 , 同样可以像鲁迅先生一样为国家 , 为民族发出呐喊 , 为同胞重塑精神的脊梁 。 不过从另一种层面来说 , 古代文人在面对国难时 , 喜欢发出弃笔从文的呐喊 , 但是能够做到的却寥寥无几 。 苏轼也发出过"会挽雕弓如满月 , 西北望 , 射天狼 。 "的豪言壮语 , 流传至今 , 但苏轼一生也未亲临过战场 。
文章图片
图二 , 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对于自己的想象
提及"弃文从武"发出过这样感慨最多的时代或许就是宋朝 , 毕竟作为一个经济 , 文化上的巨人 , 军事上的矮子 , 宋朝所受的屈辱 , 使得文人集团对于"百无一用是书生"的感慨显得更为刻骨铭心 。 多少文人在诗中流露出自己想要杀敌报国 , 为国赴难的豪情 , 然而文人毕竟是文人 。 "弃笔从文"不过是古代文人的一种自嘲罢了 , 是一种对于自己不能报效国家的一种失望与悲哀 。 文人的责任感 , 使得文人陷入自我消极的窘境
文人之所以有"百无一用是书生"的感慨 , 最重要的是来自于古代知识分子对于自我责任感的看重所造就的 。 古代多少莘莘学子终其一生都在为"修身 , 齐家 , 治国 , 平天下"这九字理想而奋斗 。 理想固然伟大 , 但随之而来的确实无穷尽的压力 , 这也使得古代文人的精神世界中 , 自我消极比洒脱自然多得多 。
文章图片
图三 , 古代文人的最高追求
在起战事时 , 冲锋陷阵的虽然是身着铠甲的战士 , 但文人的心同他们一起在沙场上浴血凤厮杀 , 然而心终归是心 , 无法为国家征战出谋划策 , 贡献力量 , 就像一把刀子 , 不断刺痛着文人的内心 。 这也是为何在战争失利后 , 杜甫发出"国破山河在 , 城春草木深"的时代最为伤感的声音 。 我想杜甫如果能够预见 , 国破家亡的后果 , 最初的他宁可选择做一名战场拼杀的士卒 , 宁可战死沙场 , 也不愿有这种满腔热血无处挥洒的无奈 。 而这种强烈的责任感自然使得古代文人有了自我无用的感知 。
- 娱乐盘点大剧院|司马小绢讲历史:揭秘古代当铺之间的暗号
- 丹说历史|长平之战的导火索冯姓先祖,后代将相辈出,历史上的小人物
- 小高说历史|为了得到男友的爱,不惜性命,留下感人5字遗言,年轻貌美女毒贩
- 是我历史君|进去10人有9人出不来,600年无人破解,专家:梅花阵,湖南一古村
- 历史的皇宫|外国历史还有四位高皇帝,全部是开国君主,除了中国历史的高皇帝
- 中国青年网|英女子秘密买下有900年历史的古城堡
- 萌小糸说历史|下面人物6选1,你会选择跟谁去盗墓?,如果你穿越成摸金校尉
- 马露聊历史|出身成谜,受宠后乾隆给的封号却令人费解,她近30岁才嫁给乾隆
- 砚武|作为开国君主的刘邦为何历史评价不高?
- 历史图片社|却碾压乾隆的四万首,其中一首大家都背过,刘邦一生只留下两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