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_社会|两次被赞“抗疫模范”,如今确诊人数却逼近50000!新加坡做错了什么?( 二 )


(3)具备系统应对传染性疾病的能力
除了行政强有力干预外 , 较为完善的防控传染病体系更是新加坡"佛系防疫"的重要底气 。 过去处理SARS 和H1N1疫情的经验帮助新加坡提高了防控传染病的能力 。 目前 , 新加坡有一套应对系统的计划 , 计划涉及疫情监测、疫情应对分级、隔离与出院标准等多个方面 。
在日常的公立医院外 , 新加坡还单独建立了集隔离病房、实验室、传染病研究室等多功能一体的国家传染病中心 , 这也被认为是新加坡抗疫的主战场 。
此外 , 基层医疗还为新加坡抗疫提供强有力配合 。 据了解 , 新加坡构建了包括900多家私人诊所的"公共卫生防范体系" , 这些诊所配备了一间能够隔离分区的候诊室 。 一旦发现疑似患者 , 诊所会将他们转诊至医院 , 最大程度避免医疗资源被挤占情况 。
不难看到 , 新加坡之所以敢于"佛系抗疫" , 是因为背后做足了充分准备 , 这是一种"外松内紧"的防疫策略 , 对控制疫情确实发挥作用 , 也难怪世卫组织会提示其他国家学习 。
【新加坡_社会|两次被赞“抗疫模范”,如今确诊人数却逼近50000!新加坡做错了什么?】2、新加坡疫情急转直下的秘密
新型冠状病毒是一种人类从未见过的病毒 , 稍有放松可能功亏一篑 。 最近 , 新加坡疫情形势逆势反弹 , 最多的一天新增了1426例确诊患者 。 4月1日 , 新加坡的累计确诊病例只有1000例 , 随后新增确诊人数一路攀升 , 累计确诊病例已破万 , 直到现在还未看到"刹车"的势头 。
这也促使新加坡的防疫政策也出现了重大调整 , 包括关闭全国非必要工作场所、所有学校实行居家学习等等 。 连佩戴口罩的立场 , 也开始改为在公众场所必须强制佩戴 。 作为拥有较成熟防控体系、且被称赞"抗疫模范"的国家 , 新加坡的疫情防控形势为何发生突变了呢?
新加坡_社会|两次被赞“抗疫模范”,如今确诊人数却逼近50000!新加坡做错了什么?
文章插图
(1)庞大数量的劳工在抗疫过程中被忽视
忽视对庞大外籍劳工的重视是新加坡疫情二次爆发的主要原因 。 在4月20日新增的1426患者中 , 仅有16例为新加坡公民或永久居民 , 其余几乎是外籍劳工 。
由于本国人口有限 , 新加坡一直都吸纳大量外籍劳工 , 来解决本土劳动力短缺 。 数据显示 , 2019年 , 新加坡总人口约为570万人 , 其中近140万为外来工作人士 。
其中 , 约有20多万从事底层工作的外籍务工人员 , 他们居住在当地拥挤的43处集体宿舍 , 每处集体宿舍可容纳3000至2万人不等 , 很多工人只能共用厨房、厕所、洗手间等设施 , 整体卫生情况较差 , 不可能保持合理的社交距离 , 这为疫情的传播创造了天然有利的条件 。
目前 , 在43处集体宿舍楼中 , 至少有17处宿舍楼出现感染病例 , 其中9座宿舍楼已经被隔离 。 值得一提的是 , 集体宿舍之前就曾爆发过水痘、登革热和寨卡等传染病 。 有分析称 , 忽视对劳工的疫情保护工作 , 是再次引爆疫情的关键原因 。 新加坡非政府组织"客工亦重"的副主席区伟鹏无奈表示 , "在新加坡的整个经济模式之中 , 我们倾向于忽视住在岛上的那100万人(外籍劳工) 。 "
新加坡_社会|两次被赞“抗疫模范”,如今确诊人数却逼近50000!新加坡做错了什么?
文章插图
(2)过于自由的生活环境助推疫情复发
尽管新加坡针对疫情迅速出台了一系列措施来干预病毒传播 , 但照常宽松的社会生活环境始终给病毒传播带来了一定风险 , 比如人与人减少接触 , 完全依赖民众自觉、不倡导民众佩戴口罩等 , 这些都给新加坡防疫工作带来了难题 。
3月10日 , 新加坡卫生部表示 , 个别民众身体出现疑似症状 , 仍继续参加社交活动 , 这一行为是很多社区传播病例出现的主要原因 。 3月24日 , 该部再提到 , 每天仍然有大约1000人出国旅行 , 这增加了其他居民的染病危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