柠檬顶起|是一个大大的骗局”:华盛顿大厦里的陈映真如何书写人的处境与异化,“上班( 四 )


用刘大任的话说 , 陈映真与他同时怀疑台湾的现代主义发生是毫无根基的“无病呻吟” , 因此在《文学季刊》发表的作品《最后的夏日》中 , “现实的影子出现了 。 ”陈映真最终与现代主义分道扬镳 , 并在70年代成为“乡土文学论战”的代表人物 。
后来在美国爱荷华与陈映真相遇的王安忆认为 , 这个争论虽是现实主义与东方现代主义的争论 , 但核心更是文学和人民关系的问题 。 王安忆说 , “他是一个民粹主义者 , 认为人民的利益是一个人道主义者、一个作家必须关心的利益 。 ”在王安忆母亲茹志鹃的记录中 , 陈映真谈及台湾文学 , 认为台湾文学存在双层的断裂——一方面与五四文化割裂 , 面向西方并与自身经济社会结构脱钩 , 学到了西方的皮毛;另一方面在汲取“群众语言”方面 , 台语与国语距离较大 。 在与国际作家的会谈里 , 陈映真也表示对东欧文学越来越走向个人的倾向非常失望 。 (《母女同游美利坚》)
柠檬顶起|是一个大大的骗局”:华盛顿大厦里的陈映真如何书写人的处境与异化,“上班
文章图片
在“华盛顿大楼”系列中 , 陈映真书写了在华盛顿大楼里工作的高级主管 , 也书写了远离家乡、疲乏不堪的女工——就如他所自陈的 , 他的文学是关于“后街”的生活:
“他为《人间》杂志采访时 , 他看到的是饱食、腐败、奢侈、冷酷、炫丽、幸福的台湾的后街:环境的崩坏、人的伤痕、文化的失据……如果要他重新活过 , 他无疑仍然要去走这一条激动、荒芜 , 充满着风雨无比的 , 因无告的痛苦、血泪 , 因不可置信的爱和勇气所提炼的真实与启发的后街 。 ”
在东海大学一门叫做“台湾社会变迁”的课程上 , 社会学系教授赵刚将陈映真的小说作为唯一的阅读材料 , 他认为 , 为这些小人物一篇篇的立传比历史还真实:“台湾地区的现当代史所可能具有的历史记忆将更为粗疏稀薄干枯 , 而历史意识也将注定更同质更空洞 , 因为我们只能空洞地记着一些大事件的年与一些大人物的名 。 ”
相关链接:
界面文化专访刘大任:https://www.jiemian.com/article/1013853.html
【柠檬顶起|是一个大大的骗局”:华盛顿大厦里的陈映真如何书写人的处境与异化,“上班】界面文化专访王安忆:https://www.jiemian.com/article/25844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