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秦国奋六世而崛,德国四十余年,妄图称霸欧洲,你怎么想的?

众所周知 , 古希腊历史学家修昔低德在解释雅典和斯巴达战争的时候 , 提出了一种观点 , 那就是有名的“修昔低德”陷阱 。 这个“修昔底德”陷阱的核心观点就是 , 新型崛起的大国的崛起 , 必然会挑战现有大国的地位 , 从而让大国产生恐惧 , 为了面对这样的恐惧 , 战争就会到来 。
中国古代的秦国和近代欧洲的德国 , 都是曾经崛起起来的大国 , 然而在面对同样的困境和危难 , 两国不同的处理方式 , 却换来了不同的结果 。 今天 , 我们就好好地比较一下两国的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 , 以及我们从中要吸取什么样的经验教训?
秦国东出
秦国的这个国家可以说和中原诸国比较起来 , 有着先天的不足 。 秦国的祖先 , 因为帮周天子养马养得好 , 才被封到了帝国的西北贫瘠之处 。 这个地方 , 土地贫瘠 , 缺少水源 , 还要面对来自边陲的狄戎的袭击 。 因此 , 秦在诸侯国中一直都是处于三四流的国家地位 。 秦国的因为落后于中原国度 , 甚至就连逐鹿中原的机会都没有 , 人家也没有把这个边陲同蛮夷在一起的小国当一回事 。 可以说基本上就是被各国排除在外的一种孤立状态 。
【历史故事】秦国奋六世而崛,德国四十余年,妄图称霸欧洲,你怎么想的?
文章图片
面对外有戎狄的侵扰 , 内有山东六国的压迫 , 秦孝公开始决心一定要想办法解决秦国的困境 , 让秦国变得强大 , 而随后就有了商鞅变法 。 如今说到商鞅变法似乎没有什么 , 但是要知道那可是在2000多年前的秦国 , 甚至在当时很多地方还存在奴隶制度 。 商鞅变法的先进性 , 让人们至今看来都觉得不可思议 。 此法几乎毁灭了当时所有的阻碍生产力发展的要素 , 比如剥夺贵族的封地 , 没有军功的话 , 哪怕是贵族也不能获得爵位 。 如果有人违背了新法 , 哪怕是皇亲国戚也要受到惩罚 。
【历史故事】秦国奋六世而崛,德国四十余年,妄图称霸欧洲,你怎么想的?
文章图片
经过孝公的变法 , 秦国很快就成为了一个“七年之后 , 道不拾遗 , 民不妄取 , 兵革大强 , 诸侯畏惧”的国家 。 变法的效果很快就是对魏国的战争显现出来 , 孝公不仅率先对魏发起进攻 , 还接连三次连续的对魏国用兵 , 夺回了曾经被魏国攻占的领土 , 还占去了河西之地 , 给魏国以沉重的打击 。 初步奠定了秦东出 , 逐鹿中原的发展态势 。
德国的决心
德国和秦国的相似之处在于 , 德国其实在欧洲很长的一段时间内 , 都是属于所谓的“野蛮人” 。 而德意志联邦 , 也是一群分散在欧洲中部地区的一些零散小邦 , 一盘散沙 。 而法国就控制了不少的德意志城邦 。 普鲁士原先也是德意志联邦的一个小邦 , 在俾斯麦的经营下 , 终于积聚力量 , 统一了各个城邦 。
【历史故事】秦国奋六世而崛,德国四十余年,妄图称霸欧洲,你怎么想的?
文章图片
1871年德国统一之初 , 俾斯麦深知 , 此时的德国虽然统一 , 但是内部矛盾依然突出 , 外部环境也是非常的恶劣 。 德国必须要处理好外部的关系 , 给予德国足够的时间发展壮大自己 , 才能在列强并列的欧洲有一番作为 。 于是 , 俾斯麦首先同东方唯一的敌手俄国 , 签订了同盟协约 , 解除了来自东方的压力 。 随后又插手巴尔干事物 , 拉近同奥匈帝国的利益联盟 。 极力地挑拨西边法国和英国的矛盾 , 让他们们为抢夺殖民地而发生冲突 , 彼此消耗 , 而自己则假装和事佬跳出来 , 让自己处于欧洲仲裁者的身份 。
在俾斯麦一系列外交操作后 , 德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稳定时期 。 如果说英国很好地把握住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历史机遇 , 在全世界抢夺殖民地 , 获得了更多的财富和物产资源 , 一举成为欧洲第一强国 。 而到了第二次工业革命 , 则完全就是德国的天赐良机 。 于是无论是煤 , 钢铁 , 以及电力 , 化学 , 光学等方面的产量 , 德国都远远地大于欧洲其他国家 , 仅次于英国 。 从1890年到1913年 , 德国的国际贸易翻了一番 , 成为了世界第二大贸易出口国家 , 其运输货物的船队也成为全世界第二大船队 。
经济的增长 , 工业实力的暴涨 , 使得德国迅速将这样的能量转换为军事力量 。 1898年 , 德国快速地建造海军 , 建造了13艘无畏舰 , 16艘战列舰 , 和5艘战列巡洋舰 。 这样的舰队规模 , 使得英国人都不敢等闲视之 , 迅速将驻扎在海外的英国军舰撤回北海 , 以防止德国军舰的染指 。 有句老话说得好 , 利器在手 , 杀心即起 。 既然自己的军舰和克虏伯大炮完全可以战胜英国 , 那为啥自己不能做欧洲的话事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