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历史】列子写的寓言故事“郄雍视盗”,告诉我们解决问题要抓住根源

【爱历史】列子写的寓言故事“郄雍视盗”,告诉我们解决问题要抓住根源
文章图片
原文
晋国苦盗 。 有郄雍者 , 能视盗之貌 , 察其眉睫之间 , 而得其情 。 晋侯使视盗 , 千百无遗一焉 。
晋侯大喜 , 告赵文子曰:“吾得一人 , 而一国盗为尽矣 , 奚用多为?”
文子曰:“吾君恃伺察而得盗 , 盗不尽矣 , 且郄雍必不得其死焉 。 ”
俄而群盗谋曰:“吾所穷者郄雍也 。 ”遂共盗而残之 。
晋侯闻而大骇 , 立召文子而告之曰:“果如子言 , 郄雍死矣 。 然取盗何方?”
文子曰:“周谚有言:‘察见渊鱼者不祥 , 智料隐匿者有殃 。 ’且君欲无盗 , 莫若举贤而任之 , 使教明于上 , 化行于下 。 民有耻心 , 则何盗之为?”
于是用随会知政 , 而群盗奔秦焉 。
——出自战国·列子《列子·说符》
注释
1、郄(xì)雍:人名 。 郄 , 同“郤” 。
2、赵文子:即赵武 , 晋国赵氏的宗主 。
3、恃:依赖 , 依仗 。
4、俄而:不久 。
5、残:伤害 。
6、料:估量 , 推测 。
7、殃:灾祸 。
译文
晋国被盗贼太多的情况所困扰 。 有个叫郄雍的人 , 能够看出盗贼的相貌 , 只要观察他们的眉目神情 , 就可以判断是不是盗贼 。 晋侯派他去辨别盗贼 , 千百个人当中不会遗漏一个盗贼 。
晋侯非常高兴 , 告诉赵文子说:“我得到一个人 , 全国的盗贼都没有了 , 何必用那么多的人呢?”
【爱历史】列子写的寓言故事“郄雍视盗”,告诉我们解决问题要抓住根源】赵文子说:“您依赖观察外貌来捉拿盗贼 , 盗贼不但捉不完 , 而且郄雍一定会不得好死 。 ”
不久 , 一群盗贼商量说:“我们之所以走投无路 , 就是因为郄雍 。 ”于是盗贼们合伙抓住并杀死了郄雍 。
晋侯听说以后十分震惊 , 立刻召见赵文子 , 告诉他说:“果然像你说的那样 , 郄雍死了 。 然而以后用什么方法捉拿盗贼呢?”赵文子说:“周朝时候的谚语说:‘视力好到可以看见深渊里的鱼 , 这样的人不吉祥;聪明到可以推测出隐藏的事情 , 这样的人会有灾祸 。 ’如果您想要没有盗贼 , 不如选拔贤能的人并任用他们 , 使得统治者政治清明 , 好的风气在下面流行 。 老百姓有了羞耻心 , 怎么会去做盗贼呢?”
于是晋侯任用随会来主持政务 , 而盗贼们都逃到秦国去了 。
【爱历史】列子写的寓言故事“郄雍视盗”,告诉我们解决问题要抓住根源
文章图片
文言知识
【爱历史】列子写的寓言故事“郄雍视盗”,告诉我们解决问题要抓住根源
文章图片
说“举”:“举”的本义是“双手抬起 , 往上托” , 如“举案齐眉” 。
“举”在文言文中有以下常见释义 。
1、指“推荐 , 选拔” 。 如上文中的“莫若举贤而任之” 。 又如 , 《论语·卫灵公》:“君子不以言举人 , 不以人废言 。 ”
2、指“提出” 。 如《论语·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 , 则不复也 。 ”
3、指“兴起 , 兴办” 。 如“百废待举” 。
4、指“动作 , 行为” 。 如《史记·项羽本纪》:“国家安危 , 在此一举 。 ”
5、指“整个 , 全” 。 如“举世闻名” , “举世瞩目” 。
启发与借鉴
【爱历史】列子写的寓言故事“郄雍视盗”,告诉我们解决问题要抓住根源
文章图片
晋侯先后采用了两种方法来对付国内的盗贼 。 首先是用“能视盗之貌”的郄雍来辨认盗贼 , 结果贼还没有抓完 , 郄雍却被盗贼杀死 。
随后晋侯采用了赵文子的建议 , 任用贤才使得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 , 百姓安居乐业 , 结果盗贼不用抓自己全都跑掉了 。
所以处理问题不能头痛医头 , 脚痛医脚 , 这样只会治标不治本 。 一定要透过现象看清本质 , 抓住并解决问题的根源 , 如此才能彻底根除 , 以绝后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