饵料|钓鱼:熟悉这些鱼星特征,不要鱼进窝了,还不知道!


饵料|钓鱼:熟悉这些鱼星特征,不要鱼进窝了,还不知道!
文章图片
饵料|钓鱼:熟悉这些鱼星特征,不要鱼进窝了,还不知道!
文章图片
饵料|钓鱼:熟悉这些鱼星特征,不要鱼进窝了,还不知道!
投掷窝料后 , 将把附近游弋的鱼群聚集到窝点 , 鱼在摄食过程中会有大量气泡产生 , 而这正是钓鱼人常说的鱼星 。 鱼种不同 , 鱼星的大小、形态有较大的差异 , 正确快速识别鱼星有助于钓鱼人及时更换饵料、调整垂钓方案 , 甚至可大幅度提升渔获 , 重要性不言而喻 。 本文以此为起点 , 探究如何正确识别鱼星 , 具体如下 。
几种识别几种常见的鱼星像一些适应能力强、分布广泛的鲫鱼、鲤鱼等目标鱼 , 它们是钓鱼人最容易垂钓、且熟悉的 , 因此对它们的鱼星更应掌握 , 以便更好的垂钓 。
▲鲫鱼的鱼星:鲫鱼体积小、嘴巴小 , 性格相对温顺 , 冲击力不足 , 吐出的鱼星也不大 。 通常是一个体积大的鱼星先浮出水面 , 接着是一个小鱼星再出现 , 但数量较少时 , 难以不是成片、成串的出现 。 如果窝点水面的确有大量一大、一小的水泡 , 说明水底聚集了不少鲫鱼 。 通过鲫鱼的鱼星可初步判断鲫鱼的大小:体积越大 , 意味着鲫鱼越大;反之鲫鱼越小 。 鲫鱼大小不同 , 食性偏好也有差异 , 钓鱼人根据鱼星大小及时调整饵料味型、状态 , 垂钓更有针对性 。
▲鲤鱼的鱼星:鲤鱼属于底层鱼 , 嘴唇肥厚 , 有边游动边拱土觅食的习惯 , 摄食时吐出的水泡相比鲫鱼要大得多 , 有时少则二三十个 , 多则四五十个 , 水泡大致相当 。 如果水面出现脸盆大小的一片鱼星 , 很可能是一条5斤左右的鲤鱼在水底拱食 , 这时需格外注意 。 值得注意的是 , 正因鲤鱼有用嘴唇拱泥土的习惯 , 所以经常把水底淤泥弄得浑浊不堪 , 以至鱼星也有淡淡的浑浊现象 , 这也是辨别鲤鱼存在的一个标志 。
▲草鱼的鱼星:草鱼产生的鱼星大小不一 , 但基本随体积增长而变大:2/3斤的草鱼吐出的鱼星大约有花生大小;10斤左右的草鱼吐出的鱼星稍大 , 但也就像红枣大小 , 并且越是大体积草鱼 , 吐出的鱼星数量越少 。 草鱼的鱼星在水面基本是成串出现 , 而且位置多变、不固定 , 随草鱼的行动规矩变化 , 因为草鱼口中的黏液较淡 , 所以在水面停留较短的时间就会破裂 , 这点需要留意 。
▲黑鱼的鱼星:黑鱼属于掠食性鱼 , 以小白条、麦穗、小翘嘴、小鲫鱼为食 , 所以越是小杂鱼数量聚集的地方 , 黑鱼出没的几率越大 。 黑鱼口腔、咽部结构的原因 , 当吞食小鱼后 , 会吐出大片的鱼星 , 数量多、密集、细碎 , 极容易辨认 , 数量越多、分散的面积越大说明黑鱼体积越多 。 笔者曾多次用手竿钓黑鱼 , 都是先用窝料把小杂鱼诱集至窝点 , 不多长时间黑鱼便尾随而至 。 仔细观察水面 , 一旦有成片细碎水泡出现 , 便把钩饵投掷到 , 经常不多长时间浮漂就有大顿口或黑漂出现 , 提竿上鱼的几率很大 。
▲青鱼的鱼星:不同于其他鱼 , 青鱼体积大 , 但鱼星并不大 , 钓鱼人把它称为碎星 , 有时也会在细碎的鱼星里掺杂着大个鱼星 。 并且青鱼游弋的原因 , 鱼星不会长时间固定在一个位置、范围 。
识别鱼星需要注意的地方鱼星即是冒出水面的气泡 , 但河流、湖泊产生气泡的原因众多 , 应熟悉两者的区别 。 绝大部分的鱼星是由鱼鳃产生 , 逐渐上升至水面带有黏性的水泡 。 正因为有黏液的作用 , 所以有一定的韧性 , 不至于露出水面立即破裂 。 与鱼星类似的就是河流、湖泊、鱼塘常见的沼气泡 , 但不同于鱼星 , 它大小一致、经常固定在一个位置不移动 , 所以很容易辨识 。 另外 , 鱼星并非固定不变的 , 即便是同一鱼种 , 活跃的水体环境不同 , 也有较大的差异 。 有些水域是沙底而不是常见的淤泥 , 这时的鱼星显得清澈、透亮 , 但容易破裂;有些水域水质偏肥 , 气泡外表黏液多 , 在水表能保持较长的时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