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毒|一个核桃,一个退伍共产党人,带着一方村民收入翻了十倍( 二 )


时间终于来到了2007年 , 大家公认的“白牛电商元年” , 这一年的7月 , 潘小忠大学毕业的表弟回乡 , 听着表哥的叙述 , 表弟说“为什么不开网店试试?”那时候的网店是个新鲜事物 , 电商平台全年的交易额仅有433亿元 。
“反正开店的营收就这样 , 试试就试试” , 潘小忠立马买了一台电脑 , 当初潘小忠从银行辞职 , 潘小忠的父亲是支持的 , 但潘小忠要开网店的想法一下惹恼了开了一辈子杂货店、勤勤恳恳的父亲 , 抄起板凳就揍了潘小忠 , “他不信人坐在电脑前就能把生意做了” , 自己老实本分了一辈子 , 不能让儿子“误入歧途” 。
就在网店开起来的第二天 , 潘小忠就接到一个来自上海的订单 , 1.5公斤的手剥山核桃 , 紧张地包裹、发货 , 小心地回复 , 就像是第一个尝螃蟹的人 , 小心翼翼地做着每个步骤 , 然后是第二单 , 第三单……
【中毒|一个核桃,一个退伍共产党人,带着一方村民收入翻了十倍】那时候的潘小忠什么都不懂 , 没有现在专业的培训 , 没有专业的运营 , 不会“美图” , 所有的图片都是由一个简陋的卡片机一个快门一个快门按下的纯天然印记 , 潘小忠夫妇给网店取名“山里福娃” , “因为第二年就是北京奥运 , 取个福娃的名字 , 沾沾喜气” 。
临近年关 , 潘小忠一算账 , 仅上线半年时间 , 网店就有10万的营收 , 1万多的利润 , 然后是200万 , 500万 , 2000万 , 4000万 , 几乎一年一个大台阶 , 全家人都来帮忙打理潘小忠的生意 。
燎原之势
潘小忠这第一口螃蟹在当时看来吃得鲜美无比 , 消息也在小小的白牛村不胫而走 , 全村人都来请教生意经 , 其中就有叶盛的身影 。
此时的叶盛还在为生计发愁 , 在潘小忠的耐心“教学”下 , 叶盛也想碰碰运气 , 买了一台电脑 , 但他除了开关机其他什么都不会 , “后来是我弟弟大学放暑假回来 , 教我操作电脑 , 从打字开始教起” , 叶盛的弟弟帮着他注册了网店 , 此时老一辈人依旧心存疑惑 , 叶盛的父亲始终坚信生意是跑出来的 。
一个月后 , 叶盛有了第一单生意 , “第一单是第35天 , 后来就是隔天就一个包裹 , 或者隔几天一个包裹” , 半年的时间 , 叶盛的网店营收200万 , 不仅还清了18万的外债 , 银行卡还剩余一万八千元 , “七八年的时间这种精神和经济上的压力一直压着我” , 还清债务的叶盛一身轻松 , 全身心投入到网店当中 , 此后几乎每年翻一番 , 此时叶盛的父亲已经无暇抱怨 , 因为炒货都来不及 , “最好的一年是16年 , 有八千五百万元 , 现在基本一年能卖20万斤核桃” 。
电商之火逐渐在全村蔓延 , 十几年间 , 白牛村的电商户从最早的5户 , 到如今的80户 , 全网40%的山核桃都是从这儿发货的 。 即使没有开网店 , 其他人也会做一些拣货、打包的相关工作 , 原本闲赋在家的老人们 , 一年几个月的旺季在网店帮忙 , 也能赚上几万元 。
作为党员 , 也作为白牛电商带头人 , 几乎所有开网店的村民都向潘小忠请教过 , “只要来上门请教我的 , 我都是毫无保留地教他们” , 潘小忠说 , 因为他们面对的是全国的顾客 , 一家不可能全部吃下来 , “要干就全村人一起干 , 要富就全村人一起富” 。
在潘小忠和叶盛等人的带领下 , 几年间 , 白牛电商已成规模效应 , 燎原之势 。 为解决人才问题 , 白牛成立电商协会 , 为电商户解决“美工”、包装、技术等共性问题 。 村里的发展让一些有着敏锐嗅觉的年轻人纷纷返乡创业 , 在500多人的电商从业人员中 , 有85%都是年轻人 , 这在其他农村极为罕见 , 这股回乡创业潮里 , 汪超就是其中之一 。
大学就入党的汪超 , 学的就是电子商务专业 , 汪超的父亲并不希望他回来 , 而是想让他留在大城市 , 因为他为村里的网店打过工 , “这个工作太辛苦” 。 汪超自己在大学时开的网店已经有模有样 , 但他心想与其在外面做 , 为什么不回来做呢?“这里有一手货源 , 有加工厂 , 渠道有优势 。 ”
汪超和员工一起工作
2013年 , 汪超回到白牛创业 , 高学历的汪超成了大家另一个老师 , 如何推广 , 怎么卖得更好 , 汪超将自己所学倾囊相授 , “大家会经常坐下来讨论、交流经验 , 村里的氛围不存在相互攻击相互排挤的情况 , 反而是相互学习相互赶超” , 2016年 , 回乡创业三年的汪超销售就已经达到4000多万 , 如今汪超对未来的设想 , 已经不是追求多少销售额 , 而是希望将自己的坚果品牌做大、做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