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天一道|从宋仁宗的“仁”到苏东坡的起起落落( 二 )
文章图片
王夫之评论说:“仁宗自明道二年刘后殂始亲政 , 讫乎帝崩 , 三十年 , 两府大臣四十余人 。 ……其进也 , 不固进也 , 俄而退矣;其退也 , 抑未终退也 , 俄而又进矣 。 人言一及而辄易之 , 互相攻击则两罢之;或大过已章而姑退之 , 或一计偶乖而即斥之 , ……计此三十年间 , 人才之黜陟 , 国政之兴革 , 一彼一此 , 不能以终岁 。 吏无适守 , 民无适从 , 天下之若惊若骛、延颈举趾、不一其情者 , 不知其何似 , 而大概可思矣 。 ……夫天子之无定志也 , 既若此矣 。 ”
这是与仁宗的性格有极大的关系 , 一个“仁字”本想虚怀纳谏 , 又要权衡各方 , 本来的优柔寡断 , 造就了政策左右摇摆 , 对于互相攻谪不加制止 。 而这就成了滋生党争的土壤 。
本来在皇权的制约下 , 谏官的设置及其职能的正常发挥 , 是有一定的意义的 。 但是谏官可以高举忠君爱国的旗号而飞扬跋鹿 , 成为朋党之争中相互攻击的重要工具 , 因而台谏也就成各派之间争相控制的对象 , 从仁宗后期开始 , 台谏势力便走上了病态发展的轨道 , 在政治生活中造成了许多无端的纷扰 , 最后完全堕落成朋党之争的工具 。
文章图片
一旦结成朋党 , 不管近在咫尺 , 还是远在万里 , 朋比胶固 , 牢不可破 , 祸端丛生!是其党者 , 不管贤与不贤 , 都百般庇护 。 不是一党 , 不管好与不好 , 都百般攻击 , 视一党荣枯为性命 , 置国家大局于不顾 。
所以从仁宗开始 , 到神宗熙宁变法 , 再到哲宗启用司马光打压新党 , 最后徽宗朝立下“元祐党籍碑” 。 新旧党争前后凡五十余年 , 对北宋的政治产生颇大影响 , 由于新、旧两党更迭执政 , 新政时行时废 , 臣民无所适从 。 党派之争延绵不绝 , 终于拖垮了北宋王朝 。
2、也无风雨也无晴 , 新旧党争的受害者 。
党争影响极大 , 但无非就是你死我活 。 可这里面有一个人 , 那就是苏轼 。 既不融于新党 , 也不被旧党接纳 。 新旧党争 , 争来争去 , 什么好处也没捞到 。
文章图片
神宗熙宁二年(公元1069年)震动朝野的王安石变法开始了 , 新政虽切中时弊 , 然朝中守旧大臣极力反对 , 其中不乏有影响力的人物 , 如韩琦、司马光、欧阳修、苏轼等 , 苏轼的许多师友 , 包括当初赏识他的恩师欧阳修在内 , 因反对新法与新任宰相王安石政见不合 , 被迫离京 。 熙宁四年(1071年)苏轼上书谈论新法的弊病 。 王安石很愤怒 , 让御史谢景在皇帝跟前说苏轼的过失 。 苏轼于是请求出京任职:熙宁四年至元祐元年 , 苏轼一直放官外地历任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的地方官 。 在湖州 , 他给皇上写了一封《湖州谢表》 , 这本是例行公事 , 但苏轼是诗人 , 笔端常带感情 , 即使官样文章 , 也忘不了加上点个人色彩 , 说自己“愚不适时 , 难以追陪新进” , “老不生事或能牧养小民” , 这些话被新党抓了辫子 , 说他是“愚弄朝廷 , 妄自尊大” , 说他“衔怨怀怒” , “指斥乘舆” , “包藏祸心” , 讽刺政府 , 莽撞无礼 , 对皇帝不忠 , 如此大罪可谓死有余辜了 。 于是就被御史台的吏卒逮捕 , 解往京师 , 受牵连者达数十人 。 乌台诗案后 , 苏轼被新党抨击的差点掉了脑袋 。 没办法 , 就到了黄州的东坡住了下来 。
文章图片
乌台诗案
哲宗即位 , 旧党东山再起 , 终于有我老苏施展才华的机会了 , 作为旧党的苏轼也回到京师任职 。 因为苏轼久在地方任职 , 体察了民情 , 看到了熙宁新法并非一无是处 。 所以当苏轼看到新兴势力拼命压制王安石集团的人物及尽废新法后 , 认为其与新党不过一丘之貉 , 再次向皇帝提出谏议 。 他对旧党执政后 , 暴露出的腐败现象进行了抨击 , 由此 , 他又引起了旧党势力的极力反对 , 于是又遭诬告陷害 。 苏轼至此是既不能容于新党 , 又不能见谅于旧党 , 因而再度自求外调 。
- 考古|皇子装疯37年,被太监当傀儡推上帝位,上位第一道圣旨让太监傻眼
- 小白雪社会人|想陷害梅兰芳当汉奸,却被他一眼识破,没有中计,日本人用一道菜
- 历史小火锅|元凶是不是姜维?魏国皇帝的一道圣旨解开谜团,费祎之死
- 一品铲史官|虽然无法执行,却无人敢于抗命,朱元璋生前的最后一道诏令
- 爆品历史原创短视频|宋仁宗为何要毒死他?真相在包拯尸骨里,包拯一代清官
- 历史大百家|一代明君治国有方从谏如流,他才是千古一帝!以仁慈著称的宋仁宗
- 御史骢|四大发明占了3项,宋仁宗时代到底有多牛?唐宋八大家出了6位
- 烧脑研讨社|偷偷把鱼饵吃光,宋仁宗:不能重用,王安石在宋仁宗旁边钓鱼
- 历史一道风景|若不是他出手,赵云当场就会丧命,三国最厉害的人
- 历史一道风景|你能答对几题?,宋仁宗时的殿试十道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