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天一道|从宋仁宗的“仁”到苏东坡的起起落落

1.宋仁宗的“仁政”
我们之前提到过 , 唐朝之后 , 历代皇帝均上了庙号 。 中国古代自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 , 以儒家纲领来统驭天下 , 以仁孝治理国家 。 第一个被“仁”用作庙号评价皇帝的便是《清平乐》中的“官家”宋仁宗赵祯了 。 在此之前 , 没有一位皇帝的谥号或者庙号称为“仁”的 。
虚天一道|从宋仁宗的“仁”到苏东坡的起起落落
文章图片
在《清平乐》剧中 , 我们时刻都能看到“官家”的仁 。 有一次 , 仁宗在散步 , 时不时的就回头看 , 随从们都不知道皇帝是为了什么 。 仁宗回宫后 , 着急的对嫔妃说到:“朕渴坏了 , 快倒水来 。 ”嫔妃觉得奇怪 , 问仁宗“为什么在外面的时候不让随从伺候饮水 , 而要忍着口渴呢 。 ”仁宗说“朕屡屡回头 , 但没有看见他们准备水壶 , 如果我要是问的话 , 肯定有人要被处罚了 , 所以就忍着口渴回来再喝水了 。 ”
还有一天 , 仁宗退朝回到寝宫 , 呼唤李司饰进来替他梳头 。 李司饰梳头时见仁宗怀中有一份奏折 , 问道:“陛下收到的是什么奏折?”仁宗说是谏官建议减少宫中宫女和侍从的 。 李司饰说:“大臣家里尚且都有歌伎舞女 , 一旦升官 , 还要增置 。 陛下侍从并不多 , 他们却建议要削减 , 岂不太过分了!”仁宗没有接话 。 李司饰又问:“他们的建议 , 陛下准备采纳吗?”仁宗说:“谏官的建议 , 朕当然要采纳 。 ”李司饰自恃一贯为官家所宠信 , 就不满地说:“如果采纳 , 请以奴才为削减的第一人 。 ”仁宗听了 , 顿然站起呼唤主管太监入内 , 按名册检查 , 将宫人29人及李司饰削减出宫 。 事后 , 皇后问道:“梳头太监是陛下多年的亲信 , 又不是多余的人 , 为何将他削减?”仁宗说:“他劝我拒绝谏官的忠言 , 我怎能将这种人留在身边!”
虚天一道|从宋仁宗的“仁”到苏东坡的起起落落
文章图片
仁宗身为九五至尊 , 却很少发脾气 , 不会轻易迁怒于人 , 很为别人着想 , 善于换位思考臣下的难处 , 体谅臣下的不足 , 善于听取谏官的意见 。
《宋史》这样评价赞美仁宗及其治:“(仁宗)在位四十二年之间 , 吏治若偷惰 , 而任事蔑残刻之人;刑法似纵弛 , 而决狱多平允之士 。 国未尝无弊幸 , 而不足以累治世之体;朝未尝无小人 , 而不足以胜善类之气 。 君臣上下恻怛之心 , 忠厚之政 , 有以培壅宋三百余年之基 。 子孙一矫其所为 , 驯致于乱 。 《传》曰:“为人君 , 止于仁 。 ”帝诚无愧焉 。
其实从这点来看 , 我们真的可以说官家是一个好人 , 彻彻底底的好人 。 但是能不能作为一个好皇帝?我自己也不敢妄下评论 。
我之前在《赵匡胤与洛阳 , 故乡情结的执着与无奈》一文中 , 提到了太祖立碑文 , 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 , 造就了宋朝宽松的氛围 , 文人士大夫的地位很高 , 苏轼也是因此在乌台诗案中留了一命 。 《清平乐》剧中仁宗也可怜 , 谏官动辄就上言 , 你不听还不行 , 饿着肚子也要听完 , 谏官把天灾人祸全部迁怒于皇帝贪恋后宫 。 没办法 , 也只能自省并裁撤宫人 。
其实 , 这种敢言进谏的制度是在宋仁宗时期确立的 。 天圣元年(1023) , 因上《封事》者谓“近年以来 , 贵近之臣 , 多违宪法 , 比至惩罚 , 已损纪纲 , 请复置谏官、御史三五员 。 ”此后 , 台谏官的设置基本上制度化 。 台谏的组织机构和官员设置日趋完备 , 台谏势力逐渐在宋代政治生活中产生影响 。
虚天一道|从宋仁宗的“仁”到苏东坡的起起落落
文章图片
电视剧中能看出 , 对于性情宽厚 , 不事奢华的仁宗 , 有些并不是他自己的错误 , 但是对于谏官的放肆 , 还是忍了 , 并没有追究谁的责任 。
不但针对皇帝 , 还有谏官互相攻谪 。 吕夷简、夏竦、晏殊、范仲淹等人都曾攻击过别人或被别人攻击 。 电视剧看久了 , 感觉朝堂之上乌烟瘴气 。 范仲淹搞新政 , 裁撤很多地方官员 , 章得象就上言反对 。 只是裁撤冗员一条就会遭到很多人的反对 , 可想而知新政的推行有多么艰难 。 范仲淹提出的澄清吏治、富国强兵等措施很明显就是针对当时社会上诟病已久的冗官、冗兵、冗费现象提出的 , 而且初期推行的效果也是很好的 , 但是这样必然会触犯到很多守旧派的利益 , 而他们必然也会千方百计地阻碍改革 。 但是那些保守派却根本不管什么国家利益 , 一旦改革威胁到他们自身的利益 , 他们便疯狂抵制 , 导致很多改革措施还没有实施就被废除了 , 再加上仁宗改革决心也不坚定 , 庆历新政迅速破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