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历史】有一批女性勇敢地穿过孔教妇德走到历史台前,她们的身份是闺塾师

谈起历代闻名的才女 , 你会想到谁呢?
西汉卓文君、东汉蔡文姬、
唐代上官婉儿、南宋李清照 。
其实还有很多才华横溢的女性 , 虽不及她们四位出名 , 也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独特的身影 。
胡文楷在《历代妇女著作考》一书里共收录女性作家4000余人 , 元代之前每代不过数十人 , 合计合计117人 , 而明代近250人 , 清代3660余人 。
明清女性不是深受受封建思想及儒家孝道制约社会地位低下么?为何才女如此之多?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爱历史】有一批女性勇敢地穿过孔教妇德走到历史台前,她们的身份是闺塾师
文章图片
高彦颐在《闺塾师:明末清初江南的才女文化》一书中分上中下三卷 , 对此做了详尽的分析 。
上卷主要分析社会背景对社会秩序产生的影响 , 以及汤显祖在《牡丹亭》中映射的新女性形象 。 中卷着重讲述女性角色在社会上定位的改变以及道德思想的转变和觉醒 。 下卷则集中于传统文化、结社文化、男性社会中的妇女文化三者之间 , 女性地位的对比与冲突 。
开篇37页的绪论是整本书的提炼与精华 。 如果不是女性史专业研究的读者 , 读起来可能有些晦涩难懂 。 建议先简单略过从正文开始阅读 , 最后再重读绪论就能融会贯通了 。
【爱历史】有一批女性勇敢地穿过孔教妇德走到历史台前,她们的身份是闺塾师
文章图片
★货币化社会打破了原有的等级制度
宋代纸币“交子”的产生促使了商品经济的萌芽 。 到了明末清初 , 尤其是江南一带 , 商业进一步发展、江南经济完成了向彻底的货币化的转化 。 传统的社会等级——高/低、良/贱、旧族/新门——都已荡然无存 。
人口的流动、社会组织的激增、竞争意识的强化使人们对实践类、指导类书籍的需求大增 。 这一需求促进了出版业的繁荣 , 量化生产和技术的提高降低了书籍的成本 。 士绅阶级不但可以买书藏书 , 甚至能自己印书出书 。
【爱历史】有一批女性勇敢地穿过孔教妇德走到历史台前,她们的身份是闺塾师
文章图片
★出版业的繁荣促进了女性接近书籍、拓展视野
19世纪雨果曾感叹印刷术的兴起导致了建筑艺术的落寞 , 而在中国 , 印刷术在9世纪早已成形 , 16-17世纪读者大众对书籍的大量需求引起了出版业的繁荣 , 印刷由质量时代转向了数量时代 。 印刷产业也由官刻扩大到私刻、坊刻 。
【爱历史】有一批女性勇敢地穿过孔教妇德走到历史台前,她们的身份是闺塾师
文章图片
这使得以前靠借阅和手摹的人们能够容易地买到书籍建立私人收藏 。 于是士绅家的女性也能在家中阅览群书 。 随着知识水平的提高 , 女性的见识也开阔了 。 即使她们仍置身于家庭内闱 , 却不再如前朝历代般无才是德、一无所知了 。
比起男性文人追求的程式化的八股文和风格化的诗句 , 女性作品反而不受儒家老套要求、与任何官方政权无关 , 仅仅是真实自我的表露 。 从文学角度来看更符合自由创作的深髓 。
而《女才子书》中对悲剧主角小青的解读则明确地显示出社会性别的特性 。 女性读者视小青为读伴 , 同情她的才华无人赏识大于她的不幸婚姻;而男性读者则单纯的将小青理解为妒妇的受害者 , 是受到挫折的一种隐喻 。
随意摘抄两首清代才女的词 , 大家来感受一下她们大胆直白的真情实感吧!
【爱历史】有一批女性勇敢地穿过孔教妇德走到历史台前,她们的身份是闺塾师
文章图片
菩萨蛮
沈宛〔清代〕
雁书蝶梦皆成杳 。
月户云窗人悄悄 。
记得画楼东 , 归骢系月中 。
醒来灯未灭 。 心事和谁说 。
只有旧罗裳 , 偷沾泪两行 。
【爱历史】有一批女性勇敢地穿过孔教妇德走到历史台前,她们的身份是闺塾师
文章图片
★闺塾师——身份自由与行动自由间的矛盾
黄媛介生于嘉兴 , 自幼聪敏好学 , 有着东晋才女谢道韫之誉 。 参加过诗社吟诗作画 , 做过闺塾师 。 她虽无品行上的不端 , 但因其没有停留在内闱 , 四处旅行并与“秦淮名妓”柳如是结交 , 而遭到兄长反对、族人诋毁 。
随着女性的才华被承认和赞同 , 旧的关于“妇德”的评判标准才一点点地让位 。
【爱历史】有一批女性勇敢地穿过孔教妇德走到历史台前,她们的身份是闺塾师
文章图片
<关于作者>
作者高彦颐出生于香港 , 现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巴纳德学院历史系教授 , 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科技与性别/妇女史等方面 。
高教授谦虚低调 。 她常说所做研究不过是抛砖 , 希望能引来有志之士的玉 , 哪怕自己的“砖”很快蒙尘世间 。
同时她还好奇求实、兴趣广泛 。 在写《缠足》一书时她尝试研究绣鞋的制作工艺并重返教室选修了艺术史课程;在此书写作期间她又多次到中国各地文博机构实地考察 。 考察期间接触到了吴门顾二娘的砚台并深受其精湛的制作工艺吸引 , 之后倾十余年之精力研究砚台工艺 , 于今年5月出版了《砚史:清初社会的工匠与士人》 , 通过砚台制作分析了清初社会“士”与“匠”的身份界限逐渐模糊融合的现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