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历史】「历史故事」见利思义,这两人竟为互让财产惊动官府

【爱历史】「历史故事」见利思义,这两人竟为互让财产惊动官府
文章图片
清朝雍正年间 , 山西人李某在京师帮助一个典当商人做事 , 一年的收入是三百缗 。 一缗是一千文铜钱 , 这收入还是不错的 。 (在作者成书那个年代 , 一两银子大概是两千文 , 三百缗约为一百五十两银子 。 )
李某有个同乡赵甲 , 想要开一家杂货店 , 但苦于没有资本 , 就向李某求助 。 李某慷慨解囊 , 给了他一百贯(当时约合五十两银子)先试着干 , 并说如果营收好 , 两人可以合伙一起做 , 这百贯就算自己的投资 。 两人只是口头约定 , 并无任何文书 , 也没有第三人知晓 。
没过多久 , 李某突然染病去世 , 典当商人找来李某的儿子 , 李家子扶棺回乡 。 当时赵甲恰好去外地购货 , 回来后才知道李某已经去世了 , 非常难过 , 为李某设灵位祭奠 。
由于赵甲经营有方 , 不到十年 , 杂货店就十分兴隆 , 赚了数万两银子 。 而李家则家道中落 , 衣食不足 , 亲戚朋友都劝李某的儿子外出谋生 。 李某的儿子找人算了一卦 , 说是大吉 。 恰好有人要去京师 , 他就与那人相伴而行 。
李某的儿子来到了昔日父亲受雇的典当行 , 想求人将自己引荐给商人 。 有人知道赵甲与李某是故交 , 现在赵甲的生意做得风生水起的 , 李家子去赵甲那里求职 , 一定会被录用的 。 于是带着李某的儿子前往赵家 。
【爱历史】「历史故事」见利思义,这两人竟为互让财产惊动官府
文章图片
【爱历史】「历史故事」见利思义,这两人竟为互让财产惊动官府】清朝雍正年间 , 山西人李某在京师帮助一个典当商人做事 。 图为明仇英《清明上河图》描绘的当铺等店家 。 (公有领域)
赵甲听说是故人之子来了 , 非常高兴 , 热情地款待了李家子 , 并对他说:“我是因为你父亲的缘故才有了今日 , 我已经找了你很久了 , 奈何一直没有你的音讯 。 如今你主动前来 , 真乃神助我也 。 ”遂让李家子做主账目 , 为他管理账目 , 但没有和他说酬金几何 。 李家子安心学习 , 也不计较报酬 , 只是尽心极力做好工作 。
过了几年 , 赵甲见李家子辛勤刻苦、出入无私 , 做事踏踏实实的 , 便笑着对他说:“你已过了及冠之年 , 可以自立门户了 , 应该考虑娶妻生子之事了 。 ”李家子道:“侄儿依靠伯父为生 , 并无任何额外的收入 , 哪里敢娶妻增添负担呢?”赵甲说 , “这事暂缓缓也行 。 不过你身为主帐 , 应该帮我计算一下我的总资产有多少 。 ”
数日后 , 李家子查完账目 , 告诉赵甲他的现金和货物合起来值六万多两银子 。 赵甲听后 , 对他说:“我将分一半给你 , 这是你应得的 。 ”李家子惊讶地说 , “伯父何出戏言?侄儿在此数年 , 伯父周给衣食 , 侄儿内心已是无比感激 。 况且作为小辈 , 我本不应得酬金 , 纵使伯父怜恤 , 给我数十贯钱的年例就已经足够了 , 哪里要给这么多?伯父子孙繁盛 , 并非是无人继承 , 侄儿绝不敢有非分之想 。 这笔钱侄儿要恭敬地拒绝您了 。 ”赵甲笑道:“你无需推辞 , 我这么做自有道理 。 ”
几天后 , 赵甲摆下盛宴 , 将乡里长者等有身份的人全部邀请过来 , 李家子亦在坐 。 三杯酒饮过后 , 赵甲对众人说:“当年我落魄京师 , 遭尽白眼 。 李故友与我 , 其实不是旧交 , 之前也无瓜葛 。 在我一言求助后 , 他慷慨相助百千钱 , 且不立契券 , 是相信我能诚实守信 。 我由此起家 , 但是李兄却逝去 。 当时李兄与我有合业之说 , 既然有此约定 , 我所获的利润理应与其均分 。 我在刚看到李家侄儿时 , 本想将事情经过跟他讲清楚 , 但担心他少不更事 , 拿到手的钱财就挥霍掉了 。 如今我看他勤俭能独自经营 , 我又怎能辜负李兄的信任?”
说罢 , 将罗列的财产清单给众人看 , 希望在大家的见证下均分 。 众人纷纷对李家子说:“你的赵伯父实属世间难得之人 , 你有福气了 。 一个贫穷之人突然变成富人 , 我们借这个酒祝贺你 。 ”
【爱历史】「历史故事」见利思义,这两人竟为互让财产惊动官府
文章图片
李家子却站起来道:“诸位长者且慢恭喜 , 请听我一言 。 赵伯父所言并无凭证 , 他是想做一位重义之人 。 我虽然年幼 , 但也不敢取不义之财 。 即便亡父确实存了百千钱 , 算上利息 , 我拿二百贯足矣 。 多取即是不义 , 我不敢做这种事 。 ”
此时赵甲命仆从拿着三万零几百两的银子进来 , 并说:“今日交清 , 卸下了我肩上的重担 , 你快拿走吧 。 ”李家子只拿了一百两就离开了 , 赵甲派人追赶他 , 却没有追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