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竹筠|专访音乐剧《红梅花开》作曲徐沛东:30余首原创音乐展示一个可爱的具有时代性的江姐


江竹筠|专访音乐剧《红梅花开》作曲徐沛东:30余首原创音乐展示一个可爱的具有时代性的江姐
文章插图
封面新闻采访人员 徐语杨
音乐剧,音乐是灵魂。由周映辰导演、编剧、作词的大型原创音乐《红梅花开》讲述革命英雄江竹筠(江姐)的故事,在剧本台词之外,全剧也用30余首音乐,展示了作为学生、妻子、母亲、革命烈士等不同维度的江姐形象。
6月底,《红梅花开》在成都和自贡两地成功完成了首轮巡演,大获成功。《红梅花开》由著名作曲家徐沛东担任作曲。近日,他接受了封面新闻采访人员独家专访。
江竹筠|专访音乐剧《红梅花开》作曲徐沛东:30余首原创音乐展示一个可爱的具有时代性的江姐
文章插图
徐沛东近照
创造一个可爱的、年轻人能接受的江姐
在不少音乐人的心中,歌剧《江姐》已经是一座难以攀越的高峰,它的出现也几乎表示着,中国歌剧经过长久的发展,已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但在新时代的今天,大众的欣赏趣味发生了改变,尤其是在年轻群体里,略显老套的歌剧演唱形式,或许已经很难满足观众的观赏需求。
正是基于以上两方面的原因,主创团队在接到“江姐”这个题材后,第一个想法便是:绕开歌剧的表现形式,用更时尚、更贴近青年人的方式,打造全新的具有青春气息的“江姐”。
“音乐剧成了我们很快达成的共识。”据徐沛东介绍,音乐剧也是从歌剧演变而来,但它更灵动、更时尚、更浪漫,更适合大众普及,因此在国外特别发达。引入中国后,也发展迅猛,深受当下年轻人喜爱。
徐沛东认为,在回顾建党100周年的征程中,在建党初期,年轻的党的历程、年轻党员的故事,对于当代青年学生有至关重要的引领作用。“当年的年轻人是如何一步步受到党的号召,在风风雨雨的艰难中,我党如何克服重重困难、发展壮大,这些都值得我们思考。我们有义务以这种形式鼓舞当代年轻人,激励他们。”
用年轻人喜闻乐见的音乐剧形式,讲述年轻的共产党历程、年轻的共产党员的故事,《红梅花开》无愧于一支“青春版”革命英雄史诗。
江竹筠|专访音乐剧《红梅花开》作曲徐沛东:30余首原创音乐展示一个可爱的具有时代性的江姐
文章插图
少见的“3拍”《摇篮曲》
抒发对革命理想的憧憬
在《红梅花开》中,有一节音乐内容为观众和剧评家们津津乐道。在江竹筠生下与彭梧桐的孩子后,她既喜悦、又无奈,在战火纷飞的年代,有这样一份温暖的牵挂,或许矛盾重重。江竹筠望着摇篮里的孩子,深情地唱出《摇篮曲》。徐沛东谈道,《摇篮曲》是柔软的、缠绵的,在民间一直用于哄孩子睡觉,所以多以2拍、4拍的曲调居多。而作为革命者江竹筠,她的内心同时是坚定的、战斗的。于是在创作时,徐沛东一改《摇篮曲》为3拍曲调,展示出了在柔软的外表下,内心积极涌动着的江姐形象。“这一节实际上是通过《摇篮曲》抒发江姐对革命理想的憧憬,借着《摇篮曲》表达对革命精神的认识。”
江竹筠|专访音乐剧《红梅花开》作曲徐沛东:30余首原创音乐展示一个可爱的具有时代性的江姐
江竹筠|专访音乐剧《红梅花开》作曲徐沛东:30余首原创音乐展示一个可爱的具有时代性的江姐
文章插图
体现江姐时代性
《红梅花开》还有很大的打磨空间
江姐是四川自贡人,歌剧《江姐》融入了川剧音调,这种融合非常成功。但徐沛东却有意避开了江姐的“四川特征”,在江姐身份和音乐剧主旨的探讨上,进行了更广阔高远的创作。
徐沛东认为,通过多年来文艺作品的传播,江姐的形象已经深入人心,她已经成为我党成长历程中的一个典型人物,非常具有代表意义,在这个维度来说,江姐虽然是四川人,但她并不仅仅属于四川,而是全中国人的江姐。
“因此如果过分强调地域性,可能会削弱音乐剧形式中江姐形象的塑造。”徐沛东解释道,主创团队更想通过音乐剧这种时尚充满朝气的艺术形式,诠释江姐人物的时代性。“毕竟当代年轻人的接受观念和过去已经大不一样,我们更想贴近当下、贴近时代。”
《红梅花开》得到了国内不少剧评家的称赞,也提出了些许问题,徐沛东悉心听取后告诉采访人员,《红梅花开》还有许多值得修改和商榷的地方。
由于疫情原因,徐沛东滞留国外。《红梅花开》30余首音乐全是在国外完成。这样的远程创作利弊皆有。“好的是这一两年我有大量时间慢慢思索、潜心创作,不像在国内事务繁杂,坏处就是在排演期无法和演员面对面沟通,因此也留下了不少待改进的问题。”徐沛东感叹道,这种远程创作是之前从未有过的,集中创作期刚好赶上疫情最严重的时期,主创人员只能通过线上会议交流沟通。这也无可避免造成了一些遗憾,“和演员的面对面交流,如何演唱每一首曲子,这种沟通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