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历史】孙策是怎样把小团体变成了大队伍,甚至把小目标整成了大蓝图

纵观古今创业史 , 孙家堪称接力创业的典范 。 老子死了 , 儿子接续;哥哥没了 , 弟弟接班 。 在群雄无心关注或无暇顾及的江东 , 孙家不仅潜滋暗长地把小团体变成了大队伍 , 甚至把小目标整成了大蓝图 。
这一切 , 宛若野火般寂寥 , 可一旦在赤壁点燃 , 又是如此奔腾绚烂 。 原本 , 孙策的小目标是去江东割据一方 , 没想到与张纮一聊 , 小目标调整成了大规划 。
建安元年(公元196年) , 就在袁术忙着北上争夺徐州时 , 他的部属、孙坚的长子孙策却南下占据了江东 。 建安二年(公元197年) , 就在袁术忙着建号称帝时 , 江东的孙策却来了一封劝谏的千言长信 。
【爱历史】孙策是怎样把小团体变成了大队伍,甚至把小目标整成了大蓝图
文章图片
信中 , 孙策摆事实 , 讲道理 , 明确告诉袁术:当初权势熏天的董卓尚且不敢“废主自与” , 世受皇恩的袁家更不应有“自取之志” , 而应该“偃武修文” , “以报汉室之恩” 。 对于已经魔怔了的袁术来说 , 孙策的这些话当然不可能阻止他称帝的进程 。 对此 , 孙策自然心知肚明 。
那么 , 孙策为什么还要江边上卖水——多此一举呢?实际上 , 孙策真正在意的并不是汉室这坛旧酒 , 而是自己这只新瓶 。 借助这封公开信 , 孙策要在世人面前树立一个深明大义、忠于汉室的形象 , 以此摆脱袁术的掣肘 , 成为被朝廷认可的一方诸侯 。
因此 , 与其说这是一封劝谏书 , 不如说这是一封宣言书 , 它宣告了孙策与袁术的彻底决裂 , 也宣告了孙氏家族的再度崛起 , 从此孙策以独立的姿态登上了汉末群雄逐鹿的舞台 。
为了这一天 , 孙策已经奋斗了很久 。
孙策 , 字伯符 。 作为孙坚的大儿子 , 父亲征战疆场时 , 他和母亲还有弟弟们一直待在后方 。 初平二年(公元191年) , 孙坚在洛阳城外刚刚取得大败董卓的辉煌战绩 , 兵器上的血迹还没有拭干 , 就在襄阳城外追击黄祖时不幸中箭身亡 。 父亲殒命荆州时 , 孙策也还是一个十八岁的少年 。 但从那时以后 , 他便扛起家族复兴的重担 , 要为凝聚起新的力量、开辟出新的江山而持续努力了 。
孙策明白 , 不管是重振家业还是复兴国运 , 他都不可能一个人战斗 。 于是 , 孙策经过寻访和结交 , 凝聚起不少新力量 , 其中包括庐江舒县(今安徽省庐江县)人周瑜、汝南细阳(今安徽太和县一带)人吕范 , 当然还包括上面那封书信的起草者:张纮 。 实际上 , 张纮不仅为孙策草拟了那封书信 , 还协助孙策规划了发展蓝图 。
【爱历史】孙策是怎样把小团体变成了大队伍,甚至把小目标整成了大蓝图
文章图片
料理完父亲的丧事后 , 孙策就带领全家迁居到了长江以北的江都(今江苏扬州西南) , 而此时 , 离江都不远的广陵(今江苏扬州) , 也有一个人正在家守丧 。 这个人就是张纮 。
张纮 , 字子纲 , 广陵人 。 张纮早年游学于京都雒阳 , 还曾经被郡里举荐为茂才 , 但他拒绝了朝廷的各种征辟 , 保持着优游乡间的从容和自由 。 实际上 , 这既是一种观望 , 也是一种等待 。
不久 , 这种等待有了结果 。 来到江都后 , 孙策曾多次前往广陵拜访张纮 , 与他讨论时势 , 但张纮每次都是顾左右而言他 , 对孙策关注的问题始终避而不谈 。 这一次 , 孙策又来到了广陵 。
见到张纮 , 孙策直抒胸臆:“我孙策虽然愚钝年少 , 但内心还是藏着一个小目标:我准备先从袁术手中把父亲孙坚留下来的人马要回来 , 然后带着这支队伍去丹杨(治所在今安徽宣城)与舅舅吴景会合 , 在那里把力量壮大起来;之后 , 再东渡长江 , 拿下吴郡和会稽郡 , 用这些本钱报仇雪耻 , 成为朝廷的外藩 。 阁下认为如何?有没有什么建议?”
先盘活存量资产 , 再拓展增量资产 , 目标是自立门户、割据一方 , 孙策的计划听起来环环相扣 , 没什么毛病 。
可是 , 张纮的回答却一如既往地客套恭谦:“我这人素来才疏学浅 , 现在又正居家守丧 , 恐怕不能为您提出什么好的建议 。 ”一句话 , 您给我说这些都没用 , 还是另找高人吧 。
听到这里 , 孙策激动了 , 声泪俱下地说:“先生高名在外 , 远近敬仰 , 谁人不知 , 何人不晓?今日所求之事 , 只看您想不想帮忙了 。 您为什么不能为我指点迷津 , 以与您高山般的名望相配呢?如果我的小目标能够实现 , 能够报了血海深仇 , 这也是您的功劳、我的心愿呀!”
听到孙策这情真意切、壮怀激烈的言辞 , 张纮不觉有些心动了 。 隐居乡间的他 , 不仅是为了保持一种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自在 , 更是为了拥有一种良禽择木而栖、良臣择主而事的从容 。 如今 , 经过自己这番苦心孤诣的试探 , 一位雄心满怀、赤心以对、诚心相邀的英主不就近在眼前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