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中国最后一名知青,遗留北大荒41年后,战友找到他:跟我回京

知青 , 是一个特殊年代的产物 , 一个曾经的具有相当知识水平的青年们的集体记忆 。 他们或主动或被动 , 离开成长生活的地方 , 从城市奔向了完全陌生的农村地区 。
从提出这个号召开始到宣告结束 , 被裹挟在时代的大洪流中的知青人数高达一千多万 。 到最后 , 他们中有的得以返回家乡 , 而有的却因为种种原因不得不留在当地或第三地 , 从此他乡成故乡 。
2009年 , 一个叫邹雪生的人在战友的帮忙下重新回到了北京 , 他是41年前和很多人一起离开北京到黑龙江插队的 , 他也因此成为最后一个以知青身份迁回原籍的人 。
【历史故事】中国最后一名知青,遗留北大荒41年后,战友找到他:跟我回京
文章图片
四十年后 , 知青返乡
2008年8月4日 , 远在黑龙江的建筑工地满头大汗地干活的邹雪生突然接到一个电话 , 他掏出手机一听 , 对面的声音陌生而又熟悉 , 那句从远方传来的问讯“队长你好吗”一下子勾起了他久远的记忆 。
来电的人是叶明 , 距离他们分别的时候差不多已经三十年了 。 那时候他们都是从北京来到兵团的知青 , 他们一起劳动一起看书一起见证了彼此无疾而终的恋情 。 后来 , 叶明回到北京 , 邹雪生则因为种种原因不得不留在了当地 。
【历史故事】中国最后一名知青,遗留北大荒41年后,战友找到他:跟我回京
文章图片
叶明在电话里简单说了一下他的情况 , 还兴致勃勃地告诉他要来看他 。 当晚邹雪生躺在床上却怎么也睡不着了 , 抬头望着逼仄空荡的房子 , 说一句家徒四壁丝毫不为过 , 同样都是知青 , 他们如今却过得天差地别 。
一个多月后 , 邹雪生和包括叶明在内的那批知青时隔三十年在当年的团部重逢了 , 分开时都是正当年纪的青年 , 如今已是知天命的年纪 , 更有的人早早离开了人世 , 有唏嘘有感慨 。
【历史故事】中国最后一名知青,遗留北大荒41年后,战友找到他:跟我回京
文章图片
第二天 , 叶明等人到了邹雪生的家中 , 看着穷得叮当响的屋子 , 老友们伤心难过之下即便是男儿也忍不住泪花闪烁 。 他们买了床单被子衣服 , 帮邹雪生收拾了房间 。
邹雪生苦笑着告诉他们 , 几年前他承包土地的时候恰逢大涝几乎颗粒无收交不上约定的粮食 , 队里就折换成2万多 , 什么时候还清了什么时候才给他分地 。 这些年 , 他都是靠打零工生活 。
【历史故事】中国最后一名知青,遗留北大荒41年后,战友找到他:跟我回京
文章图片
预定的时间到了 , 叶明走了 , 但他并没有忘记邹雪生 。 离开黑龙江后 , 叶明和他的妻子 , 同是知青的张谊族下决心要帮助邹雪生把户口迁回北京 。
他们花费了很大的时间和力气找到了当年邹雪生父亲的单位都没能找到的户口 , 一道又一道手续 , 一张又一张证明 , 历时将近整整一年的时间终于把邹雪生的户口落在了叶明家中 。 此时 , 邹雪生遗留北大荒已经整整41年了 。
【历史故事】中国最后一名知青,遗留北大荒41年后,战友找到他:跟我回京
文章图片
一朝分散 , 各自流离
1967年 , 大雪纷飞的夜晚 , 正在读书的邹雪生头昏目眩之中看到6岁的弟弟已经翻白眼了这才意识到他们这是煤气中毒了 。 四下喊叫 , 却无人帮忙 。 15岁的邹雪生跌跌撞撞地背着弟弟走到了医院 。
到了医院 , 里面的人见弟弟已经能说话了就看也不看直接又关上了门 , 把两个孩子扔在了漫天的雪中 。 邹雪生抱着弟弟坐在门前 , 想起了父母 , 秋天里妈妈不甘冤屈 , 抛下丈夫和两个孩子 , 一根绳子结束了自己的苦难;爸爸被带走了也不知怎样了 。
【历史故事】中国最后一名知青,遗留北大荒41年后,战友找到他:跟我回京
文章图片
第二年 , 邹雪生和年仅7岁的弟弟一起被要求去黑龙江改造 。 弟弟还这么小 , 去那么冷的地方劳动 , 他受得了吗?可是没有人愿意听他们的诉求 。
5日接到通知 , 7日兄弟两个就要随大部队出发了 。 站台上挤满了前来送别的人 , 哭声和告别声安慰声混合在一起 , 汇织成一曲极具时代特征的交响乐 。
东北的天很冷 , 年幼的弟弟听话又懂事 , 他们相依为命苦中作乐 。 但不过半年 , 由于弟弟的年龄小影响不好又被送回了北京 。 再后来 , 弟弟和被发配劳动改造的爸爸一起去了老家江西 。 自此 , 一家人就在两地各自艰难度日 。
【历史故事】中国最后一名知青,遗留北大荒41年后,战友找到他:跟我回京
文章图片
知青岁月 , 有苦有乐
在兵团的知青生活 , 欢笑并带着泪水 , 苦难和着乐趣 。 邹雪生经历过几次调动 , 他认为其中待过的27连记忆最美好 。 领导有人情味 , 不用狗仔子这种侮辱性的词汇称呼他们 , 知青们也爱读书学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