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道惊城|多番逞能终惹祸,宋襄公为何在后世沦为笑柄?只因实力不足难成事( 三 )
宋公疾 , 大子兹父固请曰:“目夷长 , 且仁 , 君其立之 。 ”公命子鱼 , 子鱼辞 , 曰:“能以国让 , 仁孰大焉?臣不及也 , 且又不顺 。 ”遂走而退 。
这就是历史的有趣之处:司马迁在写《史记》的时候 , 肯定参考过《左传》的相关内容 , 但他没有用这一条 。
按照我的判断 , 司马迁或许更倾向于公子目夷和宋襄公暗战 , 是他们的父亲宋桓公强制兄弟俩保持和平 。
但如果是强制保持和平 , 在宋桓公去世之后 , 兄弟俩为什么没有火并呢?宋襄公反而把国政大事都交给了公子目夷 。
综合上述因素考虑 , 我倾向于《左传》的记载 , 应该是公子目夷主动退却表示臣服 , 而宋襄公则投桃报李表示诚意 。
文章图片
我之所以要详解公子目夷和宋襄公的关系 , 就是为剖析双方的利益点打基础:这两人是政敌的可能性大过兄弟情深的可能性 , 只不过由于外有强大的齐楚 , 宋国只有精诚协作才能保证不沦为大国玩物 。 在这方面 , 兄弟俩的利益点应该是一致的 。
但在保住国本不失的前提下 , 宋国是不是应该找机会更进一步呢?这兄弟俩的利益点显然是不一致的 。
基于宋襄公一系的利益 , 自然是希望宋国越强越好 , 影响力越大越好 , 这样他们才能攫取更多的利益 。
基于公子目夷一系的利益 , 自然是希望宋国岁月静好 , 当一个安安静静的美男子即可 , 总而言之 , 维持现状 。
公子目夷一系之所以不赞成宋国扩张 , 是因为他们有可能在扩张中被宋襄公扔出去当炮灰 , 到最后占便宜的时候 , 又有可能只吃到残羹冷炙 。
出力多 , 好处少 , 你说公子目夷一系有什么理由支持宋襄公一系参与争霸呢?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 , 齐国虽然在动荡 , 但其国力尚存 , 真把它们逼急了谁也不知道会怎样;楚国是南方一霸 , 又频频插手中原事务 , 哪个中原诸侯国敢说自己能稳吃楚国?
这样一分析 , 宋国的实力确实有点不够看 。
文章图片
面对公子目夷的说辞 , 宋襄公心里显然是有谱的 , 但由于他刚扶公子昭登上齐国君位 , 难免有些志得意满 , 更希望趁此良机再进一步 , 万一梦想真的成了呢?
此时的宋襄公就好像在游戏里刚推倒A副本的最终BOSS , 获得了两三件相当不错的装备 , 团队士气也正高涨 , 他自然希望借着现在这股劲 , 赶紧去把B副本给推了 。
B副本的最终BOSS , 自然就是雄霸南方的楚国 。
楚国太强了 , 就连齐桓公都不敢轻易开启战端 , 当初的“昭陵之盟”也只是签订了友好互不侵犯协议 。 但由于宋襄公帮助公子昭登上了齐国国君的宝座 , 所以他认为自己现在完全可以借势而起 , 联合齐国一起向楚国发难 。
面对齐宋两国的威压 , 楚国估计也会像当初那样 , 再签一个类似于“昭陵之盟”的协议 , 双方继续保持友好互不侵犯的状态 , 而楚国则承认齐宋拥有继承齐桓公霸业的资格 。
到了那时 , 宋襄公自然可以轻易说服齐国国君公子昭 , 因为公子昭就是在自己的支持下复位的 , 再加上如果齐国国君连任霸主 , 齐国的国势必然会更强 , 届时有可能失控 。
基于这个原因 , 如果公子昭敢争这个霸主 , 必然会被国际舆论斥责 , 齐国也将受到排挤 。
如果齐国不与宋国联合 , 那他们就无力向楚国施压 , 毕竟齐桓公这样的雄主已经去世 , 齐国已经不复昔日的强盛 。
可出乎宋襄公预料的是:公子昭压根儿就没给他这个面子 , 由宋襄公召集的会盟 , 齐国缺席 。
其实宋襄公算得不错:如果不与宋国联合 , 齐国根本无力延续齐桓公的辉煌 。
可问题是:人家公子昭现在想的根本不是延续齐桓公辉煌 , 而是在想应该怎样打压蛰伏的三位公子 , 保证自己这一系可以在齐国国君的宝座上千秋万代 。
- 野史侃谈|秦武王是逞能举鼎失误而沦为的笑柄?别那么容易被电视剧骗了
- 顾道惊城|弟弟夺命,囚徒困境如何破解?,权力两端的鲁国兄弟:哥哥恋权
- 顾道惊城|毫无神圣性的君权,从鲁惠公霸占儿媳说起:肆无忌惮地泼污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