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心理|友情中的残酷事实:“我希望你好,但不希望你太好”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 在一段友谊中 , 会发现这样一种有趣的现象:我们往往希望自己的朋友过得好 , 但如果对方过得比自己好太多 , 我们却又会产生失落或者妒忌之情 。
因此 , 当发生这种情形时 , 有的人会怀疑 , 是由于自己太小心眼了吗?
其实从心理学层面来讲 , 这种现象是非常普遍的 。
嫉妒情绪的产生 嫉妒是一种很微妙的社会情绪 , 既夹杂着对他人的憎恶、同时又包含着对他人处境的羡慕 。
当发现自己不如别人的时候 , 嫉妒之情便油然而生 。
但心理学家认为 , 嫉妒的根源 , 往往来自于那些可能会威胁自身优越感的事物 , 从而产生抵触心理 。
第一心理|友情中的残酷事实:“我希望你好,但不希望你太好”
本文插图
例如在学生时代 , 如果有同学成绩比我好、家庭条件比我好、或是经常被老师表扬 , 那我们很可能会嫉妒这类人 。
这并不是出于恶意 , 而是人的一种普遍心理 。
当我们觉得对方什么都比自己好时 , 反过来就会觉得自己不行 。
我们要么通过贬低他人来提高自己的自信 , 要么在别人做的好的领域拼命努力 , 来减少这种心理落差感(许胜勤. 2007) 。
所以说嫉妒是一把双刃剑 , 理性的嫉妒能让我们提高自我 , 非得吃的制度则会破坏人际关系 。
同辈压力(Peer pressure) 同辈压力 , 顾名思义就是当我们年龄相似、背景相仿相比较时 , 会产生的一种压力 。
例如一项心理学实证研究通过对车间工人的调查 , 发现当个体成对工作时 , 就会产生同伴效应 。
第一心理|友情中的残酷事实:“我希望你好,但不希望你太好”
本文插图
具体而言 , 这种同辈效应会带来促进作用 , 使得生产力最低的人也会更加努力地工作 , 从而提高整体生产率(Falk, Armin & Ichino, Andrea. 2003) 。
同理 , 对于我们的朋友而言 , 也会产生这种同辈压力 。
正所谓近朱者赤 , 近墨者黑 , 我们所处的朋友圈子也会决定我们自己的生活习惯与努力程度 。
当朋友比我们稍微优秀一点时 , 我们会想努力追赶上;但如果朋友比我们好的太多 , 这种人与人之间的差距仿佛通过努力也达不到 , 这个时候 , 动力就变成了压力 。
所以从这个角度也可以解释为什么我们不希望朋友比我们过得太好 。
第一心理|友情中的残酷事实:“我希望你好,但不希望你太好”
本文插图
社会比较(social comparison) 在生活中 , 当人们想去定义自己关于能力、智力等方面的社会特征时 , 常常会与周围的人进行比较 , 费斯廷格将这种现象叫做“社会比较” 。
值得注意的是 , 在社会比较的过程中 , 适当的背景因素是不可或缺的 , 因为只有当有关的背景因素相似时 , 才能得出有意义的比较结果 。
比如 , 虽然马云很有钱 , 但我们并不感到嫉妒 , 但如果有一天听说隔壁和我们一起长大的小李突然之间飞黄腾达了 , 我们反而会有一种不舒服的感觉 。
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 , 隔壁的小李和我们从小生活的环境、成长经历都非常相似 。
而他突然就过的这么好 , 而自己却还在原地踏步 , 心里肯定会羡慕和感叹命运的不公 。
第一心理|友情中的残酷事实:“我希望你好,但不希望你太好”
本文插图
总的而言 , 当具有类似的背景因素时 , 我们会更容易与其产生社会比较 , 从而诱发嫉妒心理 。
对于一段友情来说 , 最开始我们常常和与自己经历相似的人成为朋友 , 都在一个生活圈子里 。
但没想到几年过去 , 自己的朋友过得非常好自己曾经的朋友过得非常好 , 完全跳出了原来的圈子 。
而对于自己来说 , 我们其实很难客观的对自己进行准确的定义 , 需要与周围的人比较来判断自己目前的生活状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