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气象站 讯飞“护盘”,AI两大战事升级,海康“起舞”

电子发烧友网报道国际数据公司最新发布的《中国人工智能软件及应用跟踪》报告显示 , 2019年中国人工智能软件及应用市场规模达28.9亿美元 , 包括硬件在内 , 整体市场规模达到60亿美元 。 到2024年 , 中国人工智能软件及应用市场规模将达到127.5亿美金 , 2018-2024年复合增长率达39.0% 。
就这份报告所展现出的计算机视觉、语音语义市场的竞争格局、以及背后的增长动力等 , 试图进行更为深入的挖掘 , 并就此与IDC中国助理研究总监卢言霞进行了深度探讨 。
计算机视觉大规模应用——巨头“起舞” , 创企“狂飙”
AI已经度过了发明期 , 进入了应用期 , 这是一个很大的跳跃——这句话用来描述计算机视觉的发展尤为确切 。 当技术应用进入了新阶段 , 需要以新的心态来看待传统企业和初创企业的同台竞技 。
根据IDC的数据 , 2019年 , 中国计算机视觉应用市场达1456.4百万美元 , 市场增长主要来源于安防、城市大脑等领域 。
从市场格局来看 , 在商汤、旷视、云从、依图四小龙的整体份额之外 , 海大宇在AI+安防市场的份额也显著增长 。 在质检、巡检方向 , 百度、华为、阿里、腾讯 , 以及以创新奇智为代表的创业公司也在崛起 。
产业气象站 讯飞“护盘”,AI两大战事升级,海康“起舞”
文章图片
从上面这张图来看2019年计算机视觉主流供应商的格局 , 商汤、旷视依然占据市场份额的前两名 , 云从、依图随后 。 但是从纵轴、对比于2018年的年增长率来看 , 创新奇智一骑绝尘 , 海康威视位居第二 。
在AI应用早期 , 几家懂AI算法的公司深入了解一个传统行业后 , 用AI去颠覆这个行业并成为领跑者——现在看来 , 这样的格局越来越难维持下去 。 更可能的情况是 , 传统企业开始利用AI扩张自己 , 特别是对于体量更大的传统公司来说 , 有的是人才、资金 , 初创企业如果无法在商业路径上形成差异化 , 也许竞争优势会越来越微弱 。
2015年前后 , 国内首批计算视觉领域内的学术力量开始登上商业舞台 , 此时正值安防市场对技术升级的强需求节点 。 以旷视、商汤、依图、云从为首的AI公司 , 手握先进算法进入了市场 。
相对于创企对于AI技术不遗余力的投入 , 巨头最初只是分出了一部分力量来做 , 但是一旦上升到重要的战略布局层面且进入一定的发展阶段 , 增速也是惊人的 。
海康威视大约从2013年开始布局深度学习 , 2016年开始 , 海康相继推出具备AI处理能力的智能摄像机、结构化视频分析盒子、超脑服务器等产品 。 2017年3月 , 海康正式发布AICloud战略 , 提出边缘节点、边缘域、云中心的三层架构 。 海康方面曾表示 , 算法公司的能力多局限于软件 , 海康的硬件和算法都能够完全自研自产 , 内部团队的协作相比再找公司进行合作 , 关系更为牢固 , 这种天然的生态结构优势在产品落地时能产生更大的影响 。
从海康威视2019年的年报来看 , 被美国商务部列入实体清单 , 同时受行业需求不足等因素的影响 , 业绩受冲击较大 。 但是创新业务表现不俗 , 其中 , 以智能视频与视觉技术为核心的萤石互联网业务 , 以及以视频技术为基础的机器人、汽车电子、智慧存储、微影、消防等创新业务已经渐次打开了局面 。
再看另一家在年增长率上翻了几倍的创业公司——创新奇智 , 该公司成立于2018年 , 是创新工场的AI子公司 。 李开复前几天在阐述“AI创企要以商业落地为根本”这个话题时就以创新奇智举例说道 , 该公司成立时AI公司林立 , 巨头们也已经进入 。 这个时候成立公司 , 就应该意识到除了AI技术领先性 , 商业落地也很重要 。 因此 , 创新奇智提出“技术产品+行业场景”双轮驱动模式 , 深挖应用场景 , 打造面向业务价值的人工智能产品及解决方案 , 该公司2019年营收相比2018年实现5倍多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