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网|「生态扶贫看景东」生态工程引领 实现山绿民富( 二 )
县发改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 景东像这样的易地扶贫搬迁点共有9个 , 为了让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 景东县坚持发挥自身优势 , 大力发展特色产业 。 针对就近分散安置的易地搬迁户 , 抓好原有的核桃、茶叶、咖啡、蚕桑等产业提质改造 , 提高产品产量质量;大力发展以冬马铃薯、水晶豌豆种植为主的冬农开发及烤烟种植等中短期产业;扶持发展鸡猪牛羊养殖等传统畜牧业增加群众收入 。 同时 , 强化创业就业技能知识培训 , 让被安置人员在家门口就能学习创业就业技能知识 , 确保每户实现至少一人以上就业 , 并与省内外企业联系 , 提供就业岗位 。
“从生态移民的目的来看 , 通过将生存条件较差 , 如陡坡地、植物覆盖较弱地区的居民搬迁到生存条件更好的地区, 一方面可以减轻对原本脆弱的生态环境的破坏, 使生态系统得以恢复和重建; 二是可以通过易地搬迁, 逐步改善贫困人口的生存状态; 三是减小自然保护区的人口压力, 使自然景观、自然生态和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 。 通过易地扶贫搬迁的实施 , 让老百姓走出不适合居住的地区 , 享受到更好的公共服务 , 同时保护了生态环境 , 实现了“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的共赢 , 该县相关负责人如是说 。
因地制宜
绿了荒山富了百姓
【云南网|「生态扶贫看景东」生态工程引领 实现山绿民富】“以前我在外面打临工 , 一个月下来顶多也就收入2000多元 , 自从种了甜龙竹 , 现在只要在自家地里挖挖笋子 , 这点工资就回来了 。 ”刚卖完甜笋回来的刘加堂喜悦地说 。
刘加堂是锦屏镇磨腊村磨腊河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 , 他的喜悦 , 源于景东县陡坡治理发展特色种植产业的项目 。 磨腊河下域地处“V”型谷壑区 , 山高、箐深、坡陡 。 河谷两边陡坡耕地水土流失严重 , 山洪、滑坡等自然灾害频发 , 陡坡地上只能种植玉米、小麦、豌豆等低产值的农作物 , 常常因一场暴雨就颗粒无收 , 给村民脱贫致富带来了阻碍 。 如何在生态治理的同时确保增收致富成了一个新的考题 。
2014年 , 景东依托省级陡坡地生态治理项目 , 该县对竹产业发展情况和综合区位优势进行了全面分析 , 在磨腊村建设甜龙竹示范基地 , 力图用生态成果促进百姓脱贫致富 。 通过调查设计 , 治理地块涉及三棵树 , 白丫口 , 上、下秧草塘4个村民小组81户 , 纳入2014年省级陡坡地生态治理项目653亩 , 该项目为种植户提供每亩1500元的补助 , 解决资金难题 。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 , 林业部门派出技术员全程进行指导和服务 , 同时对原有997亩竹林进行提升改造 。 通过生态治理项目的示范带动 , 2019年全村甜龙竹种植规模1650亩 , 产值435.6万元 , 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面积202亩 , 产值53.33万元 , 甜龙竹已成为磨腊村群众增收致富的主要支柱产业 。
“以前种玉米 , 每年要出农药、化肥、种子钱 , 一年到头只能混个温饱 , 遇到滑坡或干旱就颗粒无收 。 现在 , 竹子好栽种、好管理 , 不用施肥不用打药 , 根本不愁卖 , 收入一年比一年多 。 ”刘加堂说 。
“一棵棵竹子种下去 , 一片片荒山绿起来 。 由于独特的气候和精心的管理 , 磨腊村的竹笋在四、五月份就能上市 , 市场上供不应求 , 环境劣势由此转化为生态优势 , 很快变现为经济优势 。 项目的实施治理了水土流失 , 培植了特色产业 , 增加了农民收入 , 昔日水土不保的陡坡地 , 变成了‘招财进宝’的福地 。 ”锦屏镇党委书记杨斐这样说 。
几天的采访 , 采访人员看到 , 景东县立足自身资源禀赋 , 用项目带动绿色产业 , 产业引领群众脱贫致富的思考还有许多 , 尝试也还有许多 , 通过多年在生态扶贫中的努力 , 已在既要“生态美”又要“百姓富”的目标中 , 逐渐走出了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和谐之路 。
基层发现
针对就业群体不精准、就业方式单一、组织化程度不高、就业跟踪服务不到位等难点 , 景东县总结出好方法并积极推进——
- 人民日报客户端西藏频道|林芝巴宜区扶贫办党支部“结对联建”助推脱贫攻坚
- 中国新闻网|云南孟连:持续降雨致民房被淹 消防成功救援7人
- 央视新闻客户端|云南孟连强降雨致河水暴涨倒灌 部分民房被淹7人被困
- 脱贫|云南文山近60万人摆脱贫困 80%通过产业扶贫实现增收
- |云南发文明确了,农村公路将有大变化
- 扶贫|挪穷窝、拔穷根,云南保山: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
- 国际在线|六盘水 |“稳”“富”交响奏乐章——看海坪易地扶贫搬迁的生动实践
- 云南孟连强降雨致河水暴涨倒灌 部分民房被淹7人被困
- 云南|挪穷窝、拔穷根,云南保山: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
- #云南#挪穷窝、拔穷根,云南保山: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