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林德·辛格|印度国防部长“辛格”背后的军人江湖( 二 )


值得指出的是 , 拉瓦特是印军出了名的鹰派 , 他指挥的国家步枪队 , 一直在印控克什米尔执行“不接受俘虏”政策;2015年6月 , 是他指挥的第3军伞兵21营 , 以“窝藏分离武装”之名首次越境缅甸;2016年9月29日 , 也是他亲自挑选突击队 , 首次侵入巴控克什米尔搞“反恐突击” , 其脾气口味都和拉杰纳特很“对路” 。
对外 , 拉杰纳特延续之前当内政部长的强硬作风 , 密集到访边境地区 , 和曾在边境冲突中受损失的部队同吃同住 , 鼓励他们在纠纷中保持强硬 。
“你们有多勇敢 , 新德里就有多勇敢 。 ”2019年最后一天 , 在喜马拉雅山麓的哨所里 , 拉杰纳特对一线官兵这样说 。
“他是文官 , 却充满武将的冲动 , 希望胸前挂满勋章 。 ”印度Zee电视台主持人评价道 。
上有所好 , 下必甚焉 。
2020年5月5日以来 , 从查谟山谷的乌里突出部 , 到喀喇昆仑山口附近的加勒万河谷 , 再到马哈卡利河畔的卡拉帕尼三角洲 , 印军忙不迭地与三个邻国摩擦 , 特别是“传统火药桶”印巴克什米尔实控线 , 双方出动兵力达到营级 , 动用120毫米重迫击炮等武器 。
“你打一发 , 我回击三发 。 ”《印度快报》援引新加坡国立大学南亚研究所所长C·拉贾·莫汉的话说 , 急于获得哪怕宣传上的胜利 , 是印度国防部长与军官的共同目标 , 至于胜利的“成色” , 则是后话 。
《今日印度》(网络版)2020年6月26日称 , 在拉杰纳特支持下 , (在加勒万吃过亏的)印度第14军加紧增兵 , 从查谟首府斯利那加到拉达克首府列城的一号国道已被军管 , 大量炮兵、装甲兵和工程兵投入一线 , 列城周围的机场密集出现运输机 。
第14军军长哈林德·辛格虽参加两轮与邻国的边防主官会晤 , 释放管控局势的信号 , 但他的主要工作仍是调兵遣将、强化一线战事 。
《今日印度》称 , 哈林德是印巴冲突的“老操盘手” , 正是通过累积军功当上中将 。 他信奉德国铁血宰相俾斯麦的名言——“只在乎别人的实力 , 而不是意愿” , 以至于在其论文《印度新兴陆战理论和能力》里 , 他明确提到:“从中长期看 , 印度军队必须做好与强大邻国对抗的充分准备 。 ”
巧合的是 , 同时负责印度与两个邻国边境防务的陆军北部军区司令兰比尔·辛格上将 , 也是2016年9月29日越线打击巴控克什米尔目标的行动策划者 。
这些印度军界强人的姓名居然都有“辛格”的后缀 , 让人印象深刻 。 实际上 , “辛格”是印地语“狮子”的音译 , 常见于锡克教徒和印度教徒中 , 而且该姓氏很早以前属于仅次于婆罗门的刹帝利种姓 , 往往是“尚武家族”的象征 。
种种迹象表明 , “辛格”们领导下的印军 , 已成一群“好斗之狮” 。
“在莫迪时代 , 印军享受了久违的自由空气”
“印度独立七十余年来 , 只有人民党给予军队‘非继母式’的待遇 。 ”前美国奥巴马政府官员、外交学会印巴问题高级研究员阿莉萨·艾尔斯称 , 国大党靠宪法保证文官地位、增加军费投入等“常规手段”统御军队 , 而人民党与前者相比 , 有着更独特的笼络策略 。
“他们广泛施以小恩小惠、答应延长官兵服役期、改善军人福利 , 并选拔善于同职业军官打交道的政客去当国防部长 , 在‘同路人’的名义下把军队纳入自己的轨道 。 ”艾尔斯说 。
1975年 , 为压制倒阁的人民党 , 刚打赢第三次印巴战争的国大党籍总理英迪拉·甘地宣布进入“紧急状态” , 取缔国民志愿团(RSS)在内的26个组织 , 逮捕11万人 , 人民党却最终翻盘 , 实现第一次执政 , 令“铁娘子”黯然引退 。
个中因素 , 除了人民党实现底层动员 , 最主要的是 , 老资历的党首贾格吉万·拉姆以政治交易赢得军方信任 , 导致陆军参谋长等高级将领以“政治中立”之名 , 拒绝执行英迪拉的镇压命令 , 让总理府成了“空中楼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