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闻|梦工坊“扩容”记:心智障碍青年们的变与不变( 二 )


浦东新区辅读学校教导处主任杨斌告诉澎湃新闻采访人员 , 梦工坊咖啡吧 , 最开始是学校探索的一项课程 , 从技术性、社会融入性而言 , 可操作性都比较强 。 运转之初 , 学校教师每天在店里守着 , 这些孩子的父母偶尔也来做志愿者 。 步入正轨后 , 学校的身影相对会模糊些 。
比如咖啡吧隔壁新开的梦工坊洗车房 , 白天基本只有四五名签约的心智障碍员工 。 几人当中有一名小组长 , 负责协调 , 所有员工上岗之前经过专业培养 , 每辆车4名员工负责擦洗 。
而员工忙进忙出的时候 , “辅导员妈妈”王炜则时时刻刻关注着他们 。 杨斌告诉澎湃新闻采访人员 , “辅导员妈妈”这个岗位是梦工坊独有的 , 毕竟这些孩子智力发育迟缓 , 有时候需要“妈妈”的照顾 。
王炜每天的工作 , 最主要就是照顾他们的饮食生活 , “洗车房是要穿工作服工作的 , 孩子们来了 , 不知道要脱掉身上的衣服 , 直接套上工作服就开始工作了 。 现在天热 , 我就一定要叮嘱他们 , 脱了身上的汗衣 , 再换工作服 。 ”
王炜说 , 自己是真的喜欢这些孩子 , 也喜欢这里的氛围:有知道这些员工特殊身份的车主 , 开着车来 , 不洗车 , 就为了办卡 。 有车主边夸他们做得好 , 边乐呵呵帮着一起洗车……
20岁的孟天赐干活特别卖力 。 几个月前 , 妈妈看到这里招工 , 帮他报了名 。 他在短短几天之内学会了打泡沫、擦洗 , 还特别记住洗完车后拿出打印的二维码 , 不能忘记收钱 。 “每天都很开心 , 想来上班 。 ”孟天赐说 。
不过 , 小伙子们的快乐虽然单纯 , 但毕竟是职场 , 会有人来人往 , 有无奈 , 也有柳暗花明 。
澎湃新闻|梦工坊“扩容”记:心智障碍青年们的变与不变
文章图片
汪琪是梦工坊面馆的“明星服务员” 。
汪琪今年23岁 , 2016年从浦东新区辅读学校毕业后 , 汪琪先后几次尝试工作 , 却屡屡碰壁 。 偶然间 , 汪琪听说母校门口开了一家梦工坊咖啡吧 , 学弟学妹们在这里当服务生 。 他先来做了一回顾客 , 还给当年的老师发了一段感受 。 当时“梦工坊”正在筹备新开洗车店和面馆 , 于是汪琪主动来试工 。 得知他患有智力障碍和哮喘 , “于姐姐”特意将他的岗位从洗车店换到了污染较少的面馆 。
如今 , 汪琪已然成为面馆的“明星服务员” , 还有顾客因他拾金不昧的善举送来锦旗 。
澎湃新闻|梦工坊“扩容”记:心智障碍青年们的变与不变
文章图片
梦工坊门口的锦旗 , 是送给汪琪的 。
【澎湃新闻|梦工坊“扩容”记:心智障碍青年们的变与不变】“所有开出来的梦工坊的店 , 在学校都有实训课程 。 不久的将来 , 第二家梦工坊咖啡吧 , 也将面世了 。 虽然都只是尝试 , 希望越来越多的实践和社会力量能介入 , 可以让越来越多的特殊群体 , 自食其力 , 实现梦想 。 ”杨斌说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