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历史】桓温二次北伐:消灭姚襄,收复洛阳

永和十年(公元354年)初 , 就在桓温伐秦的同时 , 屯聚在淮南盱眙的姚襄却向前燕送上了降表 。
同年五月 , 在姚襄的蛊惑之下 , 江西(今安徽省全椒县以西淮河南岸地区)的乞活郭敞等人 , 在堂邑(今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北)聚合了一千多人 , 绑架了东晋陈留内史【此时陈留郡郡治暂设在谯县(今安徽省毫州市)】刘什 , 投降了姚襄 。 堂邑距离建康近在咫尺 , 因此 , 建康城内一片惊恐 , 朝廷命令吏部尚书周闵为中军将军 , 驻屯中堂(今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又命令豫州刺史谢尚从江北的历阳(今安徽省和县)渡江南下 , 保卫京师 。 周闵是周颤的长子 , 为人方正 , 有父亲之风 。
对于已经投降了前燕的姚襄来说 , 淮南绝非久留之地 。 因为 , 目前以自己的实力根本难以渡过长江 , 推翻东晋政府 , 从而占据江南;而淮南地区紧邻东晋腹地 ,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 , 东晋政府对此绝不会坐视不管 。 桓温也已从伐秦前线南返 , 姚襄部众多数是关中之人 , 他们纷纷向姚襄建议 , 离开淮南这一是非之地 。 于是 , 在永和十一年(公元355年)春 , 姚襄开始率领部众北还 。 开始的时候 , 这支部队似乎是要北上投奔前燕 , 四月 , 姚襄所部抵达外黄(今河南省杞县东) , 驻守在那里的东晋冠军将军高季率部大破姚襄军 , 姚襄收集散卒 , 军势复振;高季去世 , 姚襄则率所部在豫北一带游食 , 到永和十二年(公元356年)三月 , 他率军南下占领了许昌 。
【爱历史】桓温二次北伐:消灭姚襄,收复洛阳
文章图片
此时 , 在黄河以南 , 东晋并没有太多的主力部队 , 但是 , 豫州地区、兖州南部地区 , 甚至包括青州的段龛都对东晋称臣 。 因此 , 从理论上说 , 洛阳以东、黄河以南大部分地区已经收归东晋政府 。 早在永和七年张遇投降东晋之后 , 桓温就曾有迁都洛阳的提议 , 等他伐秦归来 , 更是接连向朝廷上了十余道奏章 。
如果真的能够迁都洛阳 , 对于周边地区民心士气将是一个巨大的鼓舞 , 但是、在当时的条件下 , 迁都洛阳 , 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 , 尚不具备可行性 。 这是因为∶其一 , 洛阳地处四战之地 , 周围无险可守 , 西面的前秦势力已经延伸至洛阳近郊的宜阳 , 函谷关、潼关均在前秦控制之下;北面黄河北岸的河内、上党、河东、太原均为大大小小的军阀占领;东北前秦控制的邺城距离洛阳也并不遥远 。 迁都洛阳 , 无疑是将皇帝置于最前线 。 其二 , 中原地区饱经战乱 , 农业生产停顿 , 如果迁都洛阳 , 就必须从江东地区漕运粮草 , 或者就地屯田 。 其三虽然东晋军队将士不少是南渡流民子弟 , 但经过数十年的时间 , 流民渐渐适应了南方的生活 , 北归的愿望不再像以前那样强烈 , 尤其是上层士族已经习惯了安逸的生活 , 更是不愿北还 。
因此 , 桓温的迁都建议并没有得到朝廷的同意 。
朝廷方面不敢与桓温正面较量 , 而是提出了中原地区尚不稳定的问题—也就是尚盘踞许昌的姚襄问题 。
【爱历史】桓温二次北伐:消灭姚襄,收复洛阳
文章图片
朝廷把皮球又踢给了桓温 。 永和十二年(公元356年)三月 , 东晋朝廷任命桓温为征讨大都督 , 加督司州、冀州诸军事 , 委托以征讨之事 , 时年桓温已经四十五岁 , 此时 , 距离他灭蜀整整过去了十年 。
这就促使了桓温的第二次北伐 , 桓温这次北伐的目的是 , 消灭盘踞在许昌的姚襄 , 进而收复洛阳 。
四月 , 桓温率军从江陵出发 , 开始北上讨伐姚襄 , 他派遣都督高武进抵鲁阳(今河南省鲁阳县) , 命令河南太守戴施屯兵黄河岸上 , 自率大军随后进发 。 得知桓温即将讨伐自己的消息之后 , 姚襄即于同月率军西逃 , 打算占领洛阳 。 于是 , 姚襄就开始进攻盘踞在洛阳两年之久的前赵将领周成 , 姚襄所部围困洛阳一个多月 , 仍然没有攻下 。
八月六日 , 桓温的大军抵达洛阳近郊的伊水 。 姚襄解除了对洛阳的包围 , 前来阻击桓温军队 。 他将精锐部队藏匿在伊水北岸的密林之中 , 然后派出使者到桓温的军中说∶"您竟然亲自率领王师前来 , 姚襄我愿意投降 , 请命令你的军队稍稍退却 , 我将拜伏在路边 。 "
【爱历史】桓温二次北伐:消灭姚襄,收复洛阳
文章图片
姚襄的诡计是想趁着桓温军队后撤之际 , 发起突然袭击 , 可是 , 桓温并没有上当 , 他回答∶"我自去恢复中原 , 拜谒皇陵 , 与你无干 。 你想投降就上前 , 马上就能见面 , 不用再派使者啰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