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鼓励生育政策出台 00后比90后少4700多万( 二 )


单身它不香吗?为啥要结婚生孩子 。 面对父母的催婚 , 今年刚研究生毕业的90后尹昕(化名)不为所动 。
在她看来 , 离婚冷静期、单亲抚养问题、职场就业性别歧视、丧偶式家庭教育……没有结婚的人需要考虑的东西太多了 , 而且现在价值观越来越多元化 , 难道拥有后代才算成功吗?
对于影响生育率的因素 , 复旦大学人口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任远研究发现 , 在上世纪80年代表现为受政策因素影响为主 , 在上世纪90年代表现为一半受政策因素影响、一半受社会经济因素影响 , 进入本世纪以来我国生育率下降主要受到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 。
生得起、养不起 。 近日恒大研究院发布的报告如是总结 , 教育医疗等直接成本、养老负担、机会成本高等因素 , 抑制了年轻人的生育意愿 。
一是教育成本明显攀升 , 特别是公立幼儿园供给严重不足 , 有的家庭则要选择费用较高的私立幼儿园 , 并且部分学校把‘家庭作业变成家长作业’ , 使得教育子女费心 。 二是医疗费用持续上升 , 1995-2018年居民医疗保健支出上涨27倍 , 远超可支配收入9.2倍的涨幅 。 三是独生子女夫妇‘四二一’家庭结构养老负担重 , 挤压生育意愿 。 四是女性劳动参与率高但就业权益保障不够 , 导致生育的机会成本高 。 恒大研究院报告称 。
目前 , 中国总和生育率(育龄期每个妇女平均的生育子女数)从1970年代之前的6左右 , 降至1990年的2左右 , 再降至现在的1.5左右 。 这一生育水平 , 不仅低于全球平均的2.47 , 也低于高收入经济体的1.67 。 而要达到世代更替生育水平 , 需要达到每名妇女平均生育2.1个孩子的生育率 。
与此同时 , 像王艳这样的适龄生育女性规模也正在缩减 。 2016-2019年 , 我国15-49岁育龄妇女数量分别减少了491万、398万、715、502万 。
多地出台鼓励生育政策
面对下降过快的出生人口形势 , 多地执行了几十年的计划生育政策正在悄然转变 。
继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婚姻家庭篇删除了实行计划生育内容后 , 6月3日 , 《河南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第十五条第一款修改为:提倡一对夫妻(含再婚夫妻)生育两个子女 。
6月9日 , 宁夏在修改的计生条例中删除了公职人员超生即开除的规定 。 此前其还提出 , 鼓励用人单位在子女0至3周岁期间 , 每年给予夫妻双方各10天的共同育儿假 。
此外 , 今年以来 , 多地还出台了系列鼓励生育措施 。 比如 , 北京调整了生育医疗费用待遇、广东要求全面落实产假、贵州提出不得因女职工怀孕生育等予以辞退等 。
这些政策 , 有些是对过往政策的纠偏 , 有些是对国家政策的响应 , 总体来说是朝着宽松的方向在发展 。 但黄文政认为 , 相关政策对提高生育率的收效有待观察 。
目前各国通行的鼓励生育政策 , 可以划分为三类:即财政支持(即对有孩子的家庭发放现金、食品券 , 或减免税收)、日托和教育支持(即教育补贴)、怀孕和生产期福利(比如有薪产假) 。
但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王辉等人发现 , 补贴的效果在经济意义上不显著 。 其在《新中国70年人口变迁与老龄化挑战》一文中指出 , 平均消耗10%的GDP作为补贴 , 才能使每个家庭多生育一个孩子 , 成本很高 。
从根本上 , 需要从全国层面统筹生育政策 。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陆杰华认为 。
人口问题需提前谋划
按照中国社科院2019年的预测 , 如果中国总和生育率一直保持在1.6的水平 , 人口负增长将提前到2027年出现 。
现在来看 , 如果生育政策不调整的话 , 人口负增长的拐点可能会早于2027年到来 。 陆杰华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 因为当时的测算是基于1.6的总和生育率 , 而现在的生育水平已经降到1.5左右了 。
无论是东亚各地的经验还是各种分析来看 , 低生育率越晚应对将越难解决 。 黄文政强调 , 一个人从出生算起 , 要20年才能完全进入经济循环 , 所以生育状态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有20年左右的滞后 , 人口问题必须提前谋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