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日报|一年3笔收入 存了钱修了房

:原题为_天津日报|一年3笔收入 存了钱修了房。
天津日报|一年3笔收入 存了钱修了房
文章图片
村民李红正在分拣包装蔬菜 (采访人员 刘玉祥 摄)
时间:2020年6月20日
地点:甘肃省榆中县兰州高原夏菜康源绿色蔬菜配送中心
采访对象:榆中县三角城乡王家营村村民李红
只有去外地打工才能挣着钱?
这个问题 , 李红颇有发言权:“原来是 , 现在家门口比去外地强 , 干啥还跑那大老远 , 给‘自家’打工不好么!”
李红便是留在了“自家” , 不但挣着了钱 , 而且这一挣还是3笔可观的收入 。
渐渐地 , 李红的日子就如她的名字一样 , “红火”起来:有了5位数的存款 , 还把住了多年的土房修成了砖房 。 全家人摘掉了“穷帽子” , 向着小康生活走起……
谈及现在 , 李红除了满意 , 还有感恩!
今年31岁的李红是建档立卡贫困户 , 家里6口人 , 有老有小 , 主要靠丈夫打工挣钱 。 偶尔 , 李红也去兰州当服务员 , 可一个月就2000多元 , 还要交300元房租 , 再加上日常开销 , 最后剩不下多少钱 。
去年初 , 经村里人介绍 , 李红到离家步行10分钟的高原夏菜康源绿色蔬菜配送中心 , 当起了蔬菜打包员 。 每天的任务就是分拣、打包当天发运的蔬菜 。
在工友的眼中 , 李红话不多 , 但干起活来是把好手 。 经她手分拣的菜品绝无瑕疵 , 且从分拣到封膜 , 整个过程最多不超过2秒 。 之所以如此娴熟 , 李红坦言:“一是包得多 , 找着窍门了;还有就是计件制 , 干得多拿得多 。 ”
为了多挣钱 , 李红每天早来晚走 , 一天下来能包1000多件 , 每件0.15元 , 折合日工资150—160元左右 , 一个月将近5000元 , 这在当地绝对属于高薪人士了 。
“这份工资相当于以前外出打工的2倍多 , 还守着家 , 你说是不是得感激配送中心?没有这里 , 我咋富裕的?拿啥修房子?”李红的几句话 , 带着感情 , 眼角有些湿润 。
李红所在的高原夏菜康源绿色蔬菜配送中心 , 得益于《天津市宁河区与甘肃省兰州市榆中县携手奔小康行动结对帮扶合作框架协议》 。
“我们围绕榆中县高原夏菜生产、加工、销售这一当地农民的主要经济 , 以产业发展带动农户脱贫致富 , 以‘造血’做强高原夏菜产业 。 ”宁河区援甘干部、榆中县副县长徐波介绍 , 高原夏菜是西北高海拔地区产出的优质蔬菜 , 有芹菜、甘蓝、娃娃菜等20多个品种 。 自2017年以来 , 宁河区累计投入高原夏菜产业帮扶资金2600余万元 , 以“联市场建基地带农户”作为带贫模式 , 扶持包括康源等高原夏菜产业联盟下辖的50余家专业合作社产业化发展 , 惠及全县周边14个乡镇近3000人 , 鼓励农户参与高原夏菜全产业链发展 。
李红作为受益人之一 , 除了一笔工资性收入 , 围绕高原夏菜产业所流转的土地和入股分红 , 每年也能为她带来稳定的收益 。
“我家流转了4.5亩土地 , 一年一亩按1200元发放流转费;如果入股 , 每年还按总额的8%分钱 。 ”李红说 , 这一年多来 , 她自己的收入就超过6万元 , 再加上丈夫那份 , 家庭收入将近10万元了 。
由于尝到了甜头 , 李红把这个挣钱又不累的好工作推荐给了亲朋 , 带动大家一起干 。 甘肃康源现代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谈应勇告诉采访人员:“对于榆中县的帮扶 , 天津市宁河区把钱投在高原夏菜整个产业上 , 产业起来了 , 自然带动人员 , 这就把大家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 。 ”
【天津日报|一年3笔收入 存了钱修了房】目前 , 高原夏菜康源绿色蔬菜配送中心吸纳了300多人就业 , 全部是周边村民 , 其中贫困户占30多个 。 谈应勇说 , “这是一个很好的趋势 , 村民不用背井离乡去打拼 , 本土就有致富的平台 , 大家互相带动、比着干 , 把懒人也带成勤快人了 , 勤劳才能改变面貌奔小康!”(采访人员 王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