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历史】《三国演义》中孙策为什么要火并刘备?

汉末三国时代 , 东吴和蜀汉两方势力的大战略 , 本身就是相互矛盾的 。 这是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 。
全据长江流域上、中、下游地区 , 是东吴从孙策开始渡江 , 建立基业起就提出来的终极战略 。 孙坚曾经为长沙太守 , 居于上游 , 他又是江东人 , 长江上下游的地利关系 , 没人比孙氏更懂 。
东吴认为汉室不能复兴 , 要建帝王之业 , 取刘氏代之 , 这个时间其实很早 。 即使孙策不早死 , 也并不会选择第二种战略 。 孙策西进 , 大破黄祖 , 就是解除上游势力对自己的威胁 。
而孙策生前谋划的偷袭许昌之类的 , 只是一时之见利而动 , 西进夺取荆州 , 才是东吴的根本大战略 。 原因很简单:
如果无后方作战去偷袭许昌 , 一路补给怎么解决?万一许昌攻克不了 , 就是全军覆灭 , 孙策不可能不考虑这个问题 。 说到底 , 许昌距离江东太远了 。 如果要稳扎稳打 , 那就算他拿下淮南 , 一路推进 , 无非是在豫州、兖州某座坚城下碰壁 , 然后就结束了 。 江东不稳 , 长江上游没拿下 , 徐州也没拿下 , 孙策有多少精力能投入多少资源和袁绍夹击曹操?
【爱历史】《三国演义》中孙策为什么要火并刘备?
文章图片
因此 , 无论东吴主事者是孙坚、孙策还是孙权 , 都必然要夺取荆州 , 而绝不可能把长江上游全让给刘备 , 自己专心北上进攻曹操 。 如果孙策活着 , 恐怕更加会和周瑜在夺取江陵后的思路一样 , 提前和刘备火并 , 而绝不可能选择鲁肃的妥协政策 。
东吴的长江大战略 , 并不是鲁肃才提出来的 , 实际上在孙策渡江时候就提出来了 。 面对刘备集团这样的现实阻碍 , 有两种选择 , 激进的 , 保守的 , 周瑜是激进派 , 鲁肃是保守派 , 或者说谨慎派 。
【爱历史】《三国演义》中孙策为什么要火并刘备?
文章图片
从历史发展看 , 其实激进派的火并刘备策略才是对的 , 问题是周瑜去世太早 , 孙权年轻时候不成熟 , 让东吴没有操盘手主持这个战略 。
此时整个刘备集团 , 对孙权实际是抱着一种轻视和利用的心态 , 孙权既不姓刘 , 没有汉室宗亲的号召力又不似曹操那么强大 , 和刘备比年轻不够老练 , 本来只有周瑜算个人物 , 还早死了 , 至于鲁肃?不就是个被忽悠的傻子吗?
当赤壁之战后 , 孙权在积极进攻淮南 , 在曹操几十万大军盯着孙权打的时候 , 刘备主力在干什么?火并刘备自己认可的盟友:刘璋 。
盟友的意思是本应是缓急相救 , 如果说盟友拒绝在盟友苦战的时刻去履行盟友义务去帮助盟友 , 反而趁机去火并其他盟友来图私利实现自己扩张 , 那大家根本没法合作了 。
诸葛亮的隆中对也好 , 庞统的入川策也好 , 选择火并刘璋而不是孙权 , 只是因为孙权比刘璋强 , 不可图 , 可是等刘备火并完刘璋实力大幅度扩张 , 而孙权和曹操苦战实力扩展速度慢 , 刘备有能力火并孙权了 , 刘备会不去做吗?谁保证?
从孙权的地位 , 称帝之前的他 , 实在是个大度推心置腹的首领 , 和刘备一时阶段性妥协是可能的 , 但是刘备不能指望把孙权永远当傻子 。
从孙权的角度 , 刘备这个盟友毫无信用度 , 哪怕自家同宗火并起来也毫不犹豫 , 谁能保证 , 下一个被火并的不是我自己?
孙权对鲁肃的评价便是正论:内不能办(不像周瑜那样能打) , 无力威慑刘备 , 故为大言 。 你鲁肃对孙权口口声声 , 刘备是孙权帝王业之驱除 , 因此才给南郡地盘 , 以强东吴分曹操之势 , 然后刘备拒绝履行盟友义务 , 去火并另一盟友刘璋 , 得益州后 , 更潸然翱翔不可复制 , 这就是鲁肃你对刘备这个口中“”帝王之驱除”的驾驭控制之法?
【爱历史】《三国演义》中孙策为什么要火并刘备?
文章图片
刘备的所作所为 , 气得鲁肃最后也骂人了:
【主上矜愍豫州之身 , 无有处所 , 不爱土地士人之力 , 使有所庇廕以济其患 , 而豫州私独饰情 , 愆德隳好 。 今已藉手於西州矣 , 又欲翦并荆州之土 , 斯盖凡夫所不忍行 , 而况整领人物之主乎!】
终究 , 江陵这个荆州的中心 , 首先是赤壁之战后 , 东吴军苦战经年打下来的 , 其次是东吴借给刘备的 , 不是白送给刘备的 。
当刘备无视盟友基本义务 , 在盟友孙权和强敌曹操苦战淮南的时候 , 只顾着火并另一盟友刘璋 , 大肆扩张 , 孙权当然有权力名正言顺的要求 , 刘备做出相应补偿 。
所以 , 换任何人是孙权 , 都绝不可能放任刘备继续这么发展 , 要么刘备自己割地补偿孙权 , 来维持两者均势 , 要么先下手为强 , 后下手遭殃 , 趁着刘备没准备好东征前 , 尽快开打才是当务之急 。 至于北方曹操的压力 , 淮南苦战已经说明曹操和孙权谁也奈何不了谁 , 曹操铁骑不能飞过长江 。